目前,全球光伏产业正经历着持续的变革,我国光伏企业加速进军国际市场。这一发展态势的形成,主要受到国内市场价格下跌、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海外关税壁垒等多重因素的推动,其中蕴含着众多值得关注的重点和影响要素。
国内市场困境
近期,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多方面挑战。市场行情持续下滑,光伏企业盈利空间受到压缩。例如,某些光伏产品价格较之前降幅约达30%。同时,行业内部竞争加剧,众多企业竞相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为了生存,一些中小光伏企业被迫下调产品售价。特别是在江浙地区,光伏产业密集,竞争尤为激烈,迫使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机会。
面对国内经营环境的压力,众多光伏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状况不佳,寻求国际商机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动向。
海外关税壁垒
中国光伏行业在海外市场拓展速度加快,关税壁垒是其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以美国为例,该国对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业实施了高额关税,自去年年中以来,许多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光伏工厂出现了减产或停产的状况。这一措施直接对该地区企业的生产能力产生了影响。为了绕过关税障碍,企业不得不寻找替代方案。
欧洲部分国家呈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这一趋势使得中国光伏产品在当地的销售面临更大挑战。这一情况让中国光伏企业认识到,仅依靠东南亚等地的产能布局,既不能完全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也难以有效避免贸易风险,因而迫切需要拓展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早期东南亚建厂经验
十年前,我国光伏行业的主要企业面对欧美“双反”政策,选择将工厂迁至东南亚。这一举措使得东南亚成为我国光伏产业海外产能的关键基地。这一战略转变具有划时代意义,为我国光伏产业海外拓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例如,企业学会了如何与当地政府协商政策、高效运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以及建立当地产业链。
随着时间的流逝,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日益复杂且多变性增强。仅依靠东南亚地区的生产能力分布,已不足以充分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这一局面驱使众多企业积极向更广泛的区域扩展,以优化其生产能力布局。
多元化的投资建厂目的地
目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持续变化,我国光伏企业选址建厂的目标区域正趋向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东南亚地区,企业正逐步将目光投向欧美、中东、土耳其、非洲以及印度等地区,寻求新的投资机会。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产能规划上均基于自身的战略考量。
中东地区近两年成为海外投资的热门目的地。在光伏组件行业领先企业中,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正积极筹备在中东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与此同时,隆基绿能对这一区域持观望态度。不同企业根据自身战略考量作出选择,不过普遍动向是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市场。
隆基绿能的特殊情况
隆基绿能在海外市场布局上展现出独有的特点。该公司已明确表态,不打算将其在东南亚的光伏制造能力迁移至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一决定是基于对印度、加拿大等地区市场需求的预测,预计这些需求将支撑东南亚产能的持续运营。此外,考虑到美国本土在高效电池产能方面存在短缺,东南亚的电池制造能力有望继续向美国市场供应。
钟宝申,隆基绿能公司董事长,强调,在美国市场,最可靠的选择是打造本地生产设施。此策略突显了隆基绿能独特的市场战略,与业内其他企业相较,展现出明显的差异化。
对未来市场的预判
隆基绿能对未来市场需求持有独特观点。从客观立场出发,该公司预计,至2025年,我国光伏装机增量在2024年水平上不会出现大幅波动。考虑到提升电网吸纳能力尚需时日,预计2025年欧洲光伏装机增量将维持稳定态势。这些预测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产能布局和市场投资决策。
InfoLink机构指出,预计至2024年底,美国国内电池生产规模将达到约7吉瓦,组件生产规模预计将达到约56吉瓦。这一预测显示,国内电池生产能力与组件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美市场布局产能过程中,这一现象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亦伴随挑战。
读者朋友们,目前全球光伏产业布局正显现出复杂且多变的特征。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光伏企业在海外的产能布局应如何进行调整和优化?我们热切期待广大读者积极提出看法,并给予支持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