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将结束,上海在生物医药行业实现了显著成就。众多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获得批准并投入市场,备受瞩目。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一系列推动发展的积极策略和举措。
上海创新药成果
2024年,上海有七种一类新药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许可。其中,氟泽雷塞是国内首个、全球第三个获得批准的KRAS抑制剂。开发一种创新药物通常需要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和10年的研发周期,这些新药的获批体现了上海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雄厚实力。此外,劲方医药利用在中国进行的单药临床试验数据,已获准在美国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上海正努力打造一个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已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及行动计划,致力于全面推动产业链的体系化发展。这些政策措施为创新药物的研究与上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上海三类医疗器械成果
2024年,上海共有15种三类医疗器械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许可。在这些产品中,联影智能和微创集团研发的成果尤为引人注目。联影集团在其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彰显了其创新思维。微创集团研发的可吸收支架项目历时多年,自2009年启动以来,经过10年的研发和5年的临床观察,该产品已在全国多个地区投入使用,并在近百名患者体内成功植入。
医疗器械研发的成果显现,上海在药物研究领域的优势明显,同时,在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制造领域,其实力亦不容小觑。
生物医药人才众多
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的成就,离不开其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吕强为例,他曾担任张江地区两家创新药企的负责人,他所带领的企业在成立初期便迅速集结了百人团队,为创新药物的研发贡献了智力。众多人才的集聚,不仅推动了研发的高效运作,还赋予了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竞争优势。
众多专业人士在其职位上展现出才能,无论是进行实验室研究或是临床试验,他们的专业能力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政府政策支持
上海市发布的《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进步。政府部门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例如,今年7月,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科技与产业促进中心在了解到企业的融资需求后,迅速组织了投融资对接活动。在此过程中,一家创新药物企业与大约10家投资机构进行了交流,为即将进行的Pre-IPO轮融资储备了必要的资源。
政府擅长协助企业解决难题,重视临床试验及融资等核心步骤,从而为企业成长打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企业国际化发展
上海生物医药企业正加速推进其海外拓展。《上海市提升生物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行动方案(2024—2027年)》设定的2027年目标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出口额超过500亿元。微创集团在国际化进程方面进展迅速,其多款结构性心脏病产品已进入多个国家的医院使用,同时,其主动脉和外周血管介入产品已在多国临床应用,并分享了临床经验。
企业通过海外临床试验等途径持续拓展国际市场,此举有利于增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企业创新实力展现
联影智能与微创集团等企业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能力。联影在人工智能与业务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微创集团经过长期研发,其成果为市场创造了巨大价值,例如成功研发的可吸收支架便是多年创新成果的体现。此外,这些企业致力于人才培养,提升产品质量,进而促进了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的整体创新能力。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因企业的创新而持续焕发新生,这一活力亦为其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实现了显著成就,展望未来,其将继续推动全球顶级生物医药产业中心的构建。请问,在接下来的数年里,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将呈现哪些令人期待的新进展?诚邀各位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