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在蒙城县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农民们正积极进行番茄采摘工作。采摘后的番茄将被运往长三角地区。这一现象凸显了该地区蔬菜产业的显著增长。产业园在智慧种植模式及产业链构建方面,呈现了众多显著优势。
蒙城蔬菜产业基础
蒙城县蔬菜产业基础稳固。近期,该县实施了“确保设施蔬菜供应市场、露天蔬菜满足加工需要”的发展策略,放弃了之前的露天种植方式。目前,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8万亩,年产量超过48万吨。2021年,该县投资2.2亿元打造了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该产业园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
蒙城县的农业布局已显著受到其发展路径的影响。在此之前,蔬菜种植品种较为单一,产量和价值均未达到预期目标。然而,如今通过实施多种策略,已为未来的持续进步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智慧大棚的成果
兴农绿港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内,智慧温室表现出色。在12月19日当天,园内农民们正愉快地收获着成熟的番茄。同时,彩椒和甜瓜等作物正陆续进入市场。
南京市场每日接收约1.5万公斤番茄。这些番茄产自智能温室,得益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品质和产量均有保障。蒙城县蔬菜产业因此得到显著促进,有利于其业务向长三角地区乃至更广阔的市场拓展。
全产业链的打造
蒙城县致力于构建蔬菜产业的完整产业链,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该县持续提升深加工产品的质量,并鼓励外向型企业实行“速冻蔬菜+净菜销售+基地”的综合性发展策略。从原料基地的种植,到产品的加工、储存,直至最终销售,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均完备且成熟。
全县以村级振兴企业为基础进行战略规划,并行推进冷链设施建设,并设立村级初级加工设施,将蔬菜的预处理环节提前至生产初期。目前,蔬菜初级加工的年产值已达到1.2亿元,此措施在提高产品价值方面成效显著。
产业示范和荣誉
蒙城县蔬菜产业实现显著提升。该县致力于蔬菜产业全链条发展,创新打造了长三角区域内的优质蔬菜种植模式。2024年,蒙城县因其在改革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获了“中国改革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的提名。此外,蒙城县在2022年3月被安徽省认定为“一县一业(特)”蔬菜全产业链示范县。
2022年4月,小辛集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类)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截止至2023年,小辛集乡的“农村产业示范强镇”项目已升级为国家级项目。这一系列成就表明,蒙城县在蔬菜产业示范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其影响力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不断扩散,同时,其声誉也在稳步提升。
农产品品牌效应
蒙城县在农产品品牌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该县已成功打造了132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在这些品牌中,“蒙城玉米”和“蒙城黄牛”双双获得了地理标志商标的认证。此外,“蒙城篱笆黄花梨”也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多个品牌实现了显著成果,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蒙城县的农产物因而提升了知名度,蔬菜产业亦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契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化农产物显现出更多优势,消费者对其的认可度也随之提高。
产业的效益和影响
蔬菜产业对经济贡献显著。到2023年,该领域超过规模的企业增至49家,产值达到了69.8亿元。同时,它在促进乡村振兴中扮演关键角色,包括8家头部企业、49个村级集体组织、300个蔬菜经营实体和2400户农户参与其中。蔬菜平均每亩收益为2410元,整个产业链的产值接近30亿元。
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蔬菜种植每亩可提升收益一千元以上,村集体收入明显增长。此措施有效促进了就业,带动了两万余人就业,务工人员总收入超过两亿元。这些变革为农民增收和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不妨思考,您所在地区是否也有类似的农业产业成功案例?欢迎点赞、评论并分享此文,让我们共同探讨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