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实施了劳动教育课程,此类课程不仅摒弃了单调的理论教学,还增添了多样的趣味元素和实用的技能培训。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该校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课程设置与选课情况
自2022年度,浙江农林大学精心打造了《大学生烹饪基础教育》等四门劳动实践课程。每门课程均分为两个班级,班级规模严格限制在25人以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生活技能的宝贵机会。超过100名学生选择了这些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不仅能够掌握实用技能,而且还能获得相应学分。这一举措是学校促进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已有超过800名学生通过这些课程完成了学习,并成功获得了学分。
吴越劳动教育书院
学校设立了吴越劳动教育书院。该书院由后勤部门负责建设和运营。书院面积大约为1100平方米,包括约70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和约400平方米的室外空间,划分为综合服务区等四个区域。书院致力于加强劳动思想教育和实践教学,并将其全面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书院通过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吴越劳动教育书院的建立,为学校的劳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理论支持。
课程教学形式
劳动书院目前开设的四门课程,主要实施体验式教学。该方法结合了多媒体辅助、课堂讲解、案例分析以及小组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效提升了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劳动实践课程为例,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同时参与实际操作,这不仅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促进了他们实践能力的提升。
师资力量构成
该校四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专业教师和后勤部门优秀人才共同负责。专业教师需具备教师资格证,主要负责传授理论知识。而在实践部分,则由一支特别组建的教学团队负责,成员均为后勤领域的佼佼者。例如,中国烹饪大师董铭华、浙江省优秀学生公寓管理者杨帆等均属于该团队。他们凭借高超的技艺、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出色的沟通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操作和劳动。
学生学习成果
众多学生在相关课程中获得了显著成就。程晓梅同学选择了《大学生烹饪基础教育与实践》课程,她称赞授课的董铭华老师是中国烹饪领域的权威。在董铭华老师的悉心教导下,程晓梅同学在一节课中迅速学会了糖醋排骨的制作方法。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优质师资和精彩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正面影响。学生不仅学会了课堂外的实用技能,而且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学校负责人观点
陈审声,浙江农林大学的负责人,指出该学院劳动书院以耕读教育基础和课程为支撑,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劳动教育体系。该体系不仅涵盖学术知识传授,还着重于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生存能力。通过这些劳动课程及书院的支持,学生能够更加顺畅地适应社会。贵校是否也开展了类似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劳动课程?欢迎对此进行评论、点赞并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