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12月24日举办的全市政法系统“法护营商 与企同行”新闻发布会上,诸多令人鼓舞的消息相继发布。这些消息充分反映了政法系统在支持企业成长方面的主动作为和显著成果。这些成果无疑为企业带来了更多成长机遇,同时也让公众深切体会到了政法系统促进经济增长的坚定意志。
政法矩阵成果多
自今年起,一个集执法与司法资源于一体的护企发展服务“政法矩阵”崭露头角。该矩阵展现出显著成效,已助力企业解决超过三万个难题,这一数量凸显了其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此外,它在协助企业避免和挽回损失方面取得的成果尤为显著,涉及金额高达数亿元。这些数据的背后,反映了“政法矩阵”的高效运作和对企业的全面支持。在企业日常运营中,无论遭遇突发商业风险还是长期经营难题,企业均能借助“政法矩阵”获得援助。
众多企业借助“政法矩阵”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固了自身地位,甚至实现了业务的拓展。以部分中小型企业为例,它们在以往遭遇重大损失时,曾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但在“政法矩阵”的支持下,如今能够有效降低损失,摆脱困境。
重大行政决策透明化
全市政法系统在关键领域不断推进改革和创新,对于296项重要行政决策,实现了三个关键指标的全覆盖。意见征询公开、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均实现100%的比例,显示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合法性。在当代社会管理体系中,这种决策方式有效增强了公众对政府决策的信任,同时确保了各类企业能够在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中稳健成长。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若某大型企业遇到市政工程可能对其运营产生影响的情形,实现100%的公开征询意见可以确保其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此外,若合法性审核和集体讨论的比率均达到100%,则表明企业无需担忧所出台的决策将违反法律或存在对企业的不公正待遇。
打击破坏市场秩序行为
为确保公平竞争,全市政法系统采取坚决措施,依法整顿市场秩序。针对串通投标、虚假宣传、强制交易等行为,严厉打击损害公平竞争和侵害企业权益的犯罪行为。截至目前,已批准逮捕87人涉及48起案件,起诉296人涉及133起案件,这一系列行动体现了政法系统的坚定决心。此举有效为企业创造了稳定的商业氛围。
工程建设领域曾广泛存在串通投标行为,此现象不仅扰乱了公平的招标秩序,还对合法企业权益造成了损害。然而,随着政法系统的严厉打击,此类行为已得到显著控制,有力保障了有实力、信誉良好的企业能够公平参与投标。同时,商业广告领域虚假宣传现象也有所下降,企业得以在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中寻求成长。
化解涉企矛盾纠纷
全市政法部门坚持企业需求导向,积极响应。已成功解决企业面临的法律纠纷共计10567起。此外,通过3家商事调解机构,全市商事纠纷在诉前调解的比例同比增加了18.7%。在基层,设立了84个法治化营商环境信息直报点,企业问题的闭环解决和满意度均达到100%。
商业合作中纠纷频发,如某两家企业因合同执行问题矛盾激化。政法系统调解中心迅速介入,有效缓解了冲突,减少了双方损失。此举保障了企业间合作关系,对维护产业链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免费开展法治体检
全市政法机关对2.8万家民营企业进行了免费“法治体检”,活动成效明显。此举促使企业执法检查频次和民商事案件数同比分别减少了35.47%和21.24%。这项“法治体检”如同企业成长的预防措施,能够及早识别企业在运营中的法律隐患,帮助企业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众多企业完成“法治体检”程序后,对其内部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摒弃了可能导致法律冲突的低线行为。具体而言,在劳动用工领域,企业成功规避了多余的劳动争议,从而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与合理性。
各政法单位主动出击
政法机构从细微之处着手,通过细致的切入点来改善和加强法治化的商业环境。市公安局针对企业内部的贪污腐败问题,针对17个关键岗位和环节,实施了“啄木鸟康企”项目,旨在预防和打击企业内部的腐败现象,确保企业的正常运作。市检察院专注于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提高案件处理效率,在知识产权日益凸显的当下,有效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市法院对问题企业的有序退出和困境企业的转型重生进行了深入探索,创新并完善了审判流程,促进了市场主体的有序流动。市司法局设立了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推广合规指南,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对于部分外向型企业而言,当它们遭遇国际商业法律纠纷或有意进军海外市场,司法局设立的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广大读者,关于政法系统所采取的措施,您如何看待它们对当地企业及整个经济可能带来的长期效应?诚邀各位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讨论。同时,敬请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