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水利建设领域备受瞩目。开化水库作为首个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任务的工程,已顺利通过验收,并达到蓄水标准,这一成就值得称赞。该工程历时33个月建设完成,对当地产生深远影响,具有多重重要意义。

揭秘全国首座生态涵养水利工程:开化水库如何破解水资源难题?  第1张

工程背景与建设历程

开化县位于钱塘江的发源地,该地区出境水质始终保持在Ⅰ、Ⅱ类标准。然而,当地存在水资源难以保留、水质不佳、旱涝灾害频发等问题。为此,开化水库工程被提上建设议程。该工程经过33个月的细致施工。作为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中的150项之一,同时也是“浙江大水网”的重要节点项目。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开化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总投资高达45.54亿元,体现了在工程建设上的巨额投入和坚定决心。

工程主要功能

开化水库具备多重功能。首先,工程完工后,将终结开化城镇居民从河道取水饮用的历史,确保超过90%的居民生活用水得到稳定供应,提供优质水源。其次,防洪能力显著增强,城区防洪标准由原先的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显著降低洪水威胁。此类多功能水利工程将为地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考虑发电等需求。

生态修复计划

水库建设促进了生态修复的全面展开。在马金溪流域,为了恢复生态系统的涵养作用,实施了针对鱼类资源的保护策略。这包括对下游流域的17座堰坝和7座水电站进行改造,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地面鱼道或地下过鱼设施。此外,还设立了鱼类增殖放流站,并配备了升鱼机等辅助设备。通过这些措施,构建了大约103公里的鱼类栖息和繁殖的绿色通道。这些行动体现了建设者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以及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定贯彻。

升鱼系统建设

开化水库溢洪道与厂房间,已铺设一条70米高的升鱼机轨道。水库正在进行升鱼系统设备的全面调试。然而,调试过程并不简单,尤其是引导鱼类进入通道及根据鱼类习性调整水流速度以促进洄游,这两点尤为关键。工程团队与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紧密合作,经过多次水工模型试验,最终形成了一套包含诱鱼、赶鱼、集鱼及升鱼等功能的系统方案。该方案为鱼类洄游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了鱼类能够顺利繁殖。

投资者眼光长远

投资者对于该工程的长远利益持积极态度。工程完工后,不仅将为民众带来显著的生活便利,确保居民饮水安全,增强城市防洪能力,还将显著提升生态环境,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和鱼类资源。此外,工程还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与国家公园、百里金溪画廊等旅游资源形成互补。由此,将推动水产业园、生态康养旅游等产业生态化发展。此举不仅惠及当前,也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未来发展期望

开化水库的落成预示着新的发展机遇。居民生活品质有望因水质提升和洪水风险降低而得到提高。区域生态得益于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得到有效维护。随着旅游业等产业的推动,开化县的经济增长前景可期。然而,也需应对挑战,如如何进一步提升生态效益、如何更有效地平衡民生与产业发展用水需求等问题。

针对此类水利工程,我们想征询公众意见,是否认为其值得在更广泛的区域进行推广。同时,我们期待读者们踊跃参与讨论,给予文章点赞,并分享至社交平台。

揭秘全国首座生态涵养水利工程:开化水库如何破解水资源难题?  第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