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分,三坊七巷洋溢着别具一格的暖意。居民们聚在一起,共同品尝传统佳肴,延续着古老的习俗。这些活动在现代社会中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同时也激发人们对这些传统背后丰富故事的探究兴趣。

冬至美食传统

福州冬至的传统美食多与米制品相关。其中,“搓米时”是一项关键的传统活动,亦称作“搓圆”。这一习俗象征着家庭团圆和好运连连。在家庭聚会中,成员们围坐一团,一边搓制“米时”一边歌唱,营造出欢乐和谐的气氛。搓制方法丰富多样,包括用糯米粉和水混合搓成的白色原团,以及使用米团制作的糍粑,后者口感更具嚼劲。

冬至夜,三坊七巷的温情时刻:搓米时、唱童谣,邻里共度团圆夜  第1张

冬至期间,酿酒活动亦属习俗。以青红酒酿造为例,其与农业生产周期紧密相连。在农事休歇的冬至时节,福州民众便会致力于酿酒事业。现场演示了酿酒过程的四个主要步骤,包括蒸煮糯米饭、加入酒曲、填充糯米饭以及封坛等。

三坊七巷冬至聚会

11月21日晚,福州三坊七巷的文儒坊内,文儒九号闽菜馆成为了一处热闹的聚会地点。众多坊巷名人的后裔以及餐饮界的知名人士汇聚于此,共同以福州特有的习俗庆祝冬至。活动现场,文儒坊还特别举办了搓“米时”活动,吸引了众多在三坊七巷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加入其中。

冬至夜,三坊七巷的温情时刻:搓米时、唱童谣,邻里共度团圆夜  第2张

众人齐聚一堂,共庆冬至佳节。此次集会不仅是为了欢度节日,更是邻里文化相互融合的体现。来自不同身份和背景的人们共同沉浸在冬至的气氛中,传承并守护着古老的习俗。

冬至夜,三坊七巷的温情时刻:搓米时、唱童谣,邻里共度团圆夜  第3张

文化传承中的孝道与邻里和睦

福州冬至的传统习俗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这一天的前一天,人们会制作“米时”,次日则将这份心意分送给长辈和亲友,这一行为是福州文化中尊老爱幼、邻里和谐的典型体现。这一传统已流传许久,每逢冬至,家庭成员会齐聚一堂,年轻一代向长辈表达敬意,邻里之间也互相赠送礼物,以此加深彼此间的情感。

福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此传承中得以展现。在遵循这些传统习俗的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传承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逐渐融入城市的文化底蕴,代代相传。

名人后代的参与

冬至夜,三坊七巷的温情时刻:搓米时、唱童谣,邻里共度团圆夜  第4张

文儒九号的冬至庆典中,林则徐、沈葆桢以及“电光刘”家族的后裔均有出席。他们的共同出席,为活动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家族后人的参与,不仅是一次活动的参与,更是对家族文化记忆的深刻唤起。

福州人民共同庆祝冬至佳节,他们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家族文化与公共文化的交融,使得年轻一代得以认识家族的先祖,掌握传统文化的延续。同时,他们致力于继承先人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餐饮企业的坚守与面临的挑战

文儒九号闽菜馆在传统节日的传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自十六年前,该馆便专注于福州官府菜的传承,且延续着冬至活动的传统。董事长郭可文深知餐饮业所面临的众多市场挑战。在此背景下,郭可文强调,坚持传承和坚守正道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

冬至夜,三坊七巷的温情时刻:搓米时、唱童谣,邻里共度团圆夜  第5张

文儒九号这类注重文化传承的餐厅,需在保留传统菜肴独特风味的同时,调整策略以迎合市场动态,吸引各类顾客。为此,它们需在保证菜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创新与合理化,并在传统与市场之间寻求平衡,这对餐厅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走向世界的福州美食愿景

文儒九号,福州独此一家米其林一星闽菜馆,怀揣更高愿景。该企业计划进军国际市场,目前正与阿联酋迪拜展开合作,筹备新店。郭可文期望,让世界各地的食客都能领略到地道、纯正的福州风味。

若该计划得以实施,将促进更多人士对福州传统饮食文化的认知。福州的美食得以迈向全球,吸引并赢得国际食客的青睐,这不仅对增强福州的城市文化影响力大有裨益,亦能在国际餐饮界为中华美食赢得一席之地。

你是否了解,有哪些店铺在延续传统美食文化的同时,正努力拓展国际市场?期待您的评论、点赞及文章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