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浦东新区成山路附近的“莱电”新能源电车充电站因噪音扰民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此事件中,居民们深受噪音之苦,同时充电站与居民间的矛盾也愈发棘手。
居民困扰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成山路某小区附近的“莱电”充电站,自投入使用以来,常被网约车司机选用。然而,许多司机在充电完毕后未将充电桩上锁,导致充电站频繁发出警报声。警报时长从十几秒到数小时不等,严重干扰了周边居民的正常休息。自今年10月起,夜间一点半时分,居民仍能听到持续的鸣笛声,对此感到极度困扰。尽管居民已采取报警、拨打市民服务热线、联系充电站管理人员等手段,但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众多居民夜间难以安眠,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原本期待宁静的居住空间,如今却因充电站持续鸣笛而身心疲惫。
协商过程
王女士表示,在与充电站负责人沟通后,仅收到设置警示标语的处理措施,但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尽管如此,12月13日凌晨,王女士再次被深夜的鸣笛声打扰,她和网格员一同前往与充电站站长进行协商。然而,站长认为噪音源于充电车主,充电站本身无法彻底消除,除非通过法律途径,否则车主不会搬离。此次协商未能达成任何成果,令王女士等居民深感失望,他们困惑于如何才能彻底消除这噪音。
报警似乎未能有效解决问题,持续的喇叭声持续困扰着当地居民。居民们感到极度无助,每次协商的失败都让他们愈发感到希望渺茫。
证据呈现
王女士录制了一段视频资料。视频内容显示,其住宅楼下充电站内的多台充电桩同时发出警报。即便是在门窗之外,这种连续且响亮的警报声依然清晰可闻。该视频明确指向了警报声的来源正是充电站。这一现象长时间以来给居民带来的困扰,现在有了确凿的视听证据。
居民之所以记录下这些内容,是因为他们深受其害。他们希望通过这段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以期推动有关方面迅速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企业回应
涉事“莱电”充电站的管理人员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接到来自居民的投诉,并正与社区居委会及警方协商解决方案。尽管如此,过往的情况显示,此问题的解决颇为棘手。尽管这一回应为居民带来了一丝希望,但人们对于最终结果仍持有疑虑。
居民们长久以来深受此问题困扰,他们期望企业此次能切实提供有效措施,不再仅仅是挂上口号,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法律依据
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的吴风虎律师指出,《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对于如“莱电”般可能造成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企业和事业单位,需采取优化布局和集中排放等手段来降低或缓解噪声污染。若企业设施设备产生的噪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居民不仅可提起诉讼,还可以向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投诉,并要求其下令进行整改。
这表明居民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有法律手段可供依赖,他们可通过法律手段来捍卫自己享有宁静生活的权利。
问题仍在
目前,莱电充电站的警报声仍困扰着周边居民。尽管企业表示正在寻求解决方案,且法律为居民提供了维权的渠道,但问题何时能彻底解决尚无明确时间表。警报声不时回响,持续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安宁。
读者朋友们,您是否曾遭受过噪音的侵扰?若您有应对噪音的良策,不妨在评论区交流。此外,恳请您点赞并转发本文,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共同为居民营造宁静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