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文化惠民展演: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50万册图书等你来读  第1张

近期,榆林府谷县在文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丰盛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成果涵盖了众多便民措施,展现了该地在文化进步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积极态度,同时也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府谷县文化惠民服务现状呈现积极趋势

府谷县在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县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标准化和均等化迈进,促进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健全。在这一过程中,民众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持续上升。这些变化并非偶然,而是府谷县长期致力于文化建设的成果,这些成果也切实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目前,府谷县民众在文化领域拥有多样化的选择,无论是传统活动还是现代文化体验,民众均可参与,这表明该县文化发展正朝着全面、关联和可持续的方向稳步前进。

文化传播与设施建设相辅相成

府谷县高度重视文化传播途径的拓宽和文化普及率的提升。该县积极整合资源,并投入巨额资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项措施,公共文化设施得到了显著提升。具体来看,已建成28个图书阅读点、3个城市书房及300多处文化广场。这些举措使得图书实现“通借通还”,文化活动实现“区域共享”,线上线下实现“融合发展”。这些改变为府谷县文化传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无论是阅读活动还是大型文化演出,均能在这些升级后的设施中顺利进行。

图书服务的质与量不断提高

府谷县为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在图书服务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他们不仅增加了图书供应,还致力于提高图书质量。通过社会力量捐赠60万元购买图书等措施,丰富了馆藏资源。目前,该县藏书总量已达到50万册。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了府谷县对民众文化知识获取重视度的提高。优质书籍与广泛的覆盖面相结合,让公众能在多个阅读场所接触到各类知识,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文学名著,均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非遗传承发展形式创新多样

府谷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采取了独特的方法。他们创新性地推广了“非遗与节庆相结合”的活动模式。通过在地方性的大型活动中组织非遗的展示和表演,群众得以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从而在无形中缩短了民众与非遗之间的距离。此外,他们还构建了非遗走进校园、社区、景区的联动机制。这一机制的设立,显著提升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兴趣。以校园为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展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向往,这为非遗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其更好地延续下去。

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和打卡点

府谷县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独具慧眼。该县成功推出了“黄河风情游”、“历史文化游”和“乡村休闲游”三大旅游精品线路。他们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目标,紧密围绕“西口风情”、“黄河风景”、“长城风光”和“塞上古城”等特色地域元素。在乡村资源活化方面,沿黄乡镇建成了枣林营地、白云山渡口、黄河入陕第一湾、鸡鸣闻三省、莲花辿等特色景点。近年来,这些乡镇的旅游收入达到了3000万元。游客至此,可尽情感受府谷的特色文化和自然风光,领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借助文旅做活农旅融合产业

府谷县致力于深化“文旅+”模式。该县积极探索农业、农事、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紧密结合。成功培育了包括乡村游、生态游、研学游、农事体验游在内的多种农旅融合业态。在每年举办的品牌活动中,始终秉持着助力农业、促进文化旅游与农业融合的宗旨。例如,通过农产品作为媒介,连接游客与农民,既丰富了民众的旅游体验,也为农民带来了额外收入,对地方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各位读者,请问您所在的地方是否实施了类似的文化扶持措施?敬请留言、点赞并转发本文,以推广府谷县的积极实践,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