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8月号发表的一篇文章在考古界引起了广泛讨论。该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土的耀州窑不同釉色瓷器的对比研究》受到了参与机场考古工作的学者们的质疑。这一话题已成为考古领域的一个焦点,引发了深入的思考。

考古工作者发声

考古工作者化名秦岭云,近期偶然接触到该文章。他曾在咸阳机场考古项目中担任一员,且是2021年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发掘古墓的参与者。他表示,发掘的宋代墓葬出土的遗物尚未整理,且未与其他研究机构进行陶瓷检测等合作。此外,参与机场三期发掘的业务干部均未了解文章作者。这使得文章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在考古学界,严谨性至关重要,此类样本来源存疑的研究难以获得认可。

考古工作者所述表明,样本管理需遵循严格且有序的原则。鉴于样本来源存有众多疑问,相关研究结论难以获得广泛认可。同时,这也揭示了当前考古论文发表流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揭秘:西安咸阳机场出土耀州窑瓷片,考古专家为何质疑研究真实性?  第1张

文章样本相关情况

该文选用了15件样品,均为瓷器碎片,涵盖黑色、褐色、青色、白色、酱红色等多样釉色。据文所述,这些样品的年代可追溯至唐宋,且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工程中出土于古墓。

“秦岭云”提出,按照正规的考古程序,从墓葬中出土的文物理应保持完好。然而,文中仅简要提及文物出土于古墓,却未提供诸如墓号、瓷片编号等关键细节。这种样本展示方式引发了对其真实性和代表性的质疑。若样本缺乏确切的来源和详尽的标识,那么依托这些样本的研究结论又怎能确保其准确性?

文章研究方法探讨

揭秘:西安咸阳机场出土耀州窑瓷片,考古专家为何质疑研究真实性?  第2张

文中指出,课题组运用了现代分析检测手段对样品的多样特性进行了全面剖析。然而,“秦岭云”提出,在评估这些陶瓷碎片是否属于耀州窑制品时,文中缺乏与先前耀州窑陶瓷数据对比的研究成果,这一点至关重要。

文章未对瓷片的花纹、釉色、瓷胎、造型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仅凭仪器检测便断定陶瓷的年代和产地。此类仅依赖单一检测方法的研究方式,在考古领域内难以令人信服。考古研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单一手段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误差。

样本年代争议

文章指出15件样品疑似源自唐宋时期的耀州窑,然而“秦岭云”经过咨询研究耀州窑的专家后认为,这些样品中并无宋代耀州窑的制品,多数可能出自明清。宋代耀州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且以青釉产品为主。这一观点与文章的结论存在显著分歧。若文物年代判定存在如此大的误差,则该文章的研究价值将显著降低。此外,这也反映出在考古鉴定过程中,年代判定必须基于充分的证据,不能仅依据不全面的检测结果匆忙得出结论。

考古依赖多种手段

秦岭云指出,目前考古领域越来越依赖科技检测工具,这些工具被用作对发掘文物的辅助研究。这一现象反映出,当代考古学已经成为一个集成了多种技术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仅依赖单一手段而忽略其他因素的评估,难以确保考古结论的精确性。类似受到质疑的论文,过分依赖仪器检测而缺乏对文物形态特征等关键方面的深入分析,容易导致偏差。这一现象也提醒了其他考古工作者,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学术研究的规范与严谨

学术研究必须恪守规范与严谨的标准。在样本采集、管理以及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需经受严格审查。若论文在样本来源上模糊不清,研究方法不完善,其结论难免会引起广泛质疑。因此,学术界需强化对学术论文发表的审核,以保证研究成果基于可靠数据,采用严谨的研究方法。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当前学术研究迅猛发展背景下的疑问:为何样本来源存疑的考古研究论文能顺利通过审核并发表?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并给予文章点赞及分享,以促进更多人关注考古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