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会对跨代沟通、文化延续和情感纽带等领域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江西青原区举办的一项活动特别针对这些议题,吸引了众多关注和普遍期待。
活动背景
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跨代交流似乎遭遇了障碍。老年群体所拥有的文化记忆难以有效传递给年轻一代。青原区对此问题予以关注,近期,由该区民政局牵头,吉安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执行,龙湖公益基金会和北京慈幼儿童福利研究中心协助的“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老幼口述故事活动在案山社区启动。这一行动是对当前社会现象的积极回应,活动地点定于案山社区,参与单位众多,反映出对该活动的重视。活动旨在推动代际交流,传承文化记忆,加强老少之间的情感纽带。比如,许多传统技艺因年轻人缺乏兴趣而面临失传,此类问题或许能通过此类活动得到缓解。
考虑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社区中存在老年人与儿童两大主要群体。他们日常生活在社区中常保持独立,互动较少,这对家庭和社区的和谐关系并无益处。举办此类活动旨在尝试增进这两大群体间的联系,探索构建和谐社区的新途径。
儿童沟通工作坊起始
工作坊的启动仪式颇具创意。孩子们围坐一堂,通过轻松愉快的自我介绍和互动游戏,迅速消除了彼此的隔阂。该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例如简单的称呼接龙游戏,让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们迅速消除了陌生感,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建立了初步的友谊与信任。此次活动大约在某个工作日下午进行,社区活动中心内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社工着手指导孩子们构建更规范和正面的活动秩序。社工与孩子们共同确立工作坊的规章制度,将尊重、倾听和主动参与等关键要素纳入规则。他们设定了人人都有发言权的规则等。这一步骤为后续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后续的讨论和游戏体验都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展开。
儿童对老人的认知
规则确立后,孩子们被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围绕“老年人的特征”这一主题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他们在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谈及外貌时,部分孩子指出老年人常伴有白发和皱纹;谈及性格,有孩子认为老年人通常较为平和与守旧。通过孩子们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对老年人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一了解源自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即便是细微的印象也构成了他们的认知。这些讨论为孩子们进一步深入理解老年人开启了探索之门。
社工精心策划了“当我老了”的互动游戏,旨在加深孩子们对老年生活的感悟。游戏中,孩子们会佩戴模拟老花镜,行动受限,以模拟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的情况。在此条件下,他们需完成一系列基础任务。通过这一体验,孩子们对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与老年人有效沟通相处。同时,他们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尊重和包容的必要性。
讲述人生故事环节
活动进入第二环节,老人们依次上台,分享他们的人生历程。孩子们充满敬意地注视着他们。每一则故事都宛如无价之宝,蕴含着岁月的积累与生活的智慧。比如,有老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无灯夜晚,仅凭微弱烛光苦读的艰辛求学岁月;也有老人讲述如何在工作中克服重重难关,圆满完成任务。他们情感充沛地讲述,现场气氛既温馨又庄重。老人们将一生的经历、智慧与感悟融入故事,逐渐向孩子们展示这些宝贵的财富。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故事内容的敬意。他们不时低头记录,担心遗漏任何精彩细节或深刻教诲。这些故事,孩子们在课本中难以找到,却蕴含着宝贵的生活经验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活动意义与成果
此次活动影响深远。从文化传承层面来看,长者们向年轻一代传授他们的记忆与故事,象征着文化记忆在世代间的延续。约二十位长者参与了分享,众多历史片段和传统习俗等文化要素得以通过口述方式流传。在情感层面,长者与孩童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孩子们目睹了长者的辛劳与智慧,而长者们则体验到了孩子们的纯真与敬意。
此外,此类活动对于社区来说,极大促进了和谐氛围的营造。社区整体凝聚力显著增强,敬老爱幼的文化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走访参与活动的家庭时,观察到众多家庭代际关系得到积极改善。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分享增多,不再各自忙碌,家庭氛围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后续展望
青原区在现有经验基础上,计划在更多社区推广类似活动理念。拟举办更大型的跨社区交流活动,促进不同社区中的老年人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将得到进一步丰富,比如增设老人与儿童共同完成任务的项目。此类活动需得到更多社会组织和公益基金的支持。期望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注,共同推动这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正面影响的活动。
您是否同样期盼此类活动在您所在地区举办?不妨点赞并转发,同时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