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7 日晚间。浙江嘉兴南湖实验学校的初中部推行了“作业熔断制度”。这一举措引发了教育话题。该制度旨在保障学生的睡眠。同时也反映出作业量与学生承受能力之间一直存在矛盾。在全国各地,有类似的尝试。这体现出对学生健康的重视以及对合理安排作业的重视。
嘉兴学校的新规
12 月 17 日晚,嘉兴南湖实验学校初中部的班主任在班级群中发布了一条消息。若学生到晚上 10 点 30 分仍未完成作业,就需停止作业去睡觉。该校的王建良表示,此前进行的调查显示,老师对作业量的评估与学生实际情况不一致。这表明新规定的推行是有数据依据且经过实际考量的。
这一制度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睡眠时长的重视。初中学生需要拥有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的学习效率。这样的规定彰显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负责精神。
熔断非一熔了之
实行“作业熔断制度”之后,这并非意味着作业会被直接停止。王建良表明,作业并非“一熔就结束”的。老师会按照实际状况来进行教学方面的调整。同时还鼓励家长给予帮助,家长要和孩子一同制定期末复习的计划,在学校的时间内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各方形成合力,要面对孩子的个体差异,并且寻求适合的教育,这才是目的。此制度能较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原因在于不同的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不一样,新规让作业安排变得更加人性化。
各地类似的举措
“作业熔断机制”并非嘉兴这所学校最先实施。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规定,初中生若到 22:00 仍未完成作业,便会停止作业。安徽阜阳清河小学在 2021 年 9 月开始实行作业“超时熔断制度”。常州市博爱小学于 2023 年 2 月启用了“九点熔断机制”。宁波市在 2023 年 4 月也开始试行相关规定。
这些举措在不同时间有分布,在不同地点也有分布。这表明全国范围内都很重视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大家都希望借助熔断机制,以改善学生的睡眠情况。
背后的政策推动
2021 年 4 月,教育部公布了关于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此通知明确指出,初中生应达到 9 小时的睡眠时间。“作业熔断”机制旨在让学生能够达到规定的睡眠时长,防止因作业而对健康造成损害。
这些政策让学校开始重新审视作业量。作业熔断制度是对政策的一种回应。它有助于政策更好地落地实施。这样能确保关于保证学生睡眠时长的规定不会只是空话。
家长的焦虑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有着焦虑心态,这是关键所在。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另一方面又让孩子做校外培训的作业,致使作业负担变得沉重。家长深深忧虑,自己的孩子在减负后,在升学考试中会欠缺竞争力。
家长的这种心态,一方面表明如今教育竞争颇为激烈;另一方面也显示出需要进行更深刻的教育理念转变,即从单纯追求成绩转变为全面考虑孩子的健康与发展。
各界看法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的院长熊丙奇接受了采访。他指出,“作业熔断”机制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拥有足够的睡眠。从整个教育环境这一角度来讲,这一机制的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
你是否认为这一制度能够在其他地方被广泛推广?这一制度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家可以点赞、分享,同时也可以在评论区表达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