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度的申万宏源资本市场投资年会上,傅静涛的发言引发了广泛关注。他的言论中,对市场趋势的预测等部分尤为引人瞩目,这些内容既充满悬念,又极具价值,吸引了众多市场参与者的注意。

行情波次与起始时间

傅静涛指出,首波行情始于9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其政策转折点推动了风险偏好的上升。该行情以市场主要矛盾转向国内外政策相对力量为结束标志。对于第二波行情,预计最迟将在2025年下半年启动。届时,2026年A股盈利能力拐点的提升将更加明显,这或许预示着大规模上涨行情的开始。此外,若内外部因素促使人民币汇率升值,并推动牛市乐观预期增强,第二波行情或可提前到来。

行情走势受多种内外部因素影响,包括政策导向、资金流动和盈利水平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其发展步伐。在资本市场,此类多因素交织的现象并不少见。

牛市共性条件

根据历史牛市的发展规律,傅静涛提出牛市通常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目前,A股市场已满足其中之一,即增量资金持续涌入。展望未来,到2025年,市场基本面周期性改善的预期并不明显。相比之下,2026年,随着供给增速的进一步下降,周期性改善的预期将更为清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资金流动性与历史牛市期间的相似性值得关注,这对于判断牛市是否即将到来具有关键性意义。

趋势性波动在A股市场中频繁发生,众多因素共同影响这一现象。其中,资金流动性的影响尤为显著。在当前资金流入的背景下,投资者普遍关注如何对未来的市场走势做出更为精确的预测。

资金供需变化

自9月24日市场回升以来,A股市场资金供需状况发生了三方面变化。首先,融资余额显著增加,这一现象反映出交易性资金的活跃度有所上升。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筹码分布下的平均持股时间来衡量交易博弈的激烈程度。据最新数据,当前的平均持股时间已低于自2019年机构化进程加快以来的任何时段,这一数据充分说明,自9月24日市场回升以来,A股市场的交易博弈已达到牛市水平。

数据变动揭示了市场资金流动性的具体状况,同时也展示了市场的活跃程度。投资者需依据这些资金流动趋势,调整并完善其投资计划。

政策走向

2025年,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同步发力成为定势。在此政策规划阶段,政策立场清晰,国内政策能够有效抵消风险,这一预期已成为共识。从盈利角度分析,A股盈利增长的高点可能延后至2026年。A股业绩增速持续下滑的态势有望在2025年止住,前提是关税带来的影响能被国内政策有效缓解。基于关税实施节奏及国内政策应对的基准情况,预计2025年全A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将达到6.5%,前三季度逐季提升,但第四季度可能有所下降。

资本市场受政策影响显著,其中财政货币措施与关税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整体盈利能力的调节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议题。

投资管理的前景

2025年极有可能见证主动管理领域的转机。尽管近两年被动型产品规模迅速扩张,但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价值和成长性强的阶段性趋势。牛市的发展离不开对产业趋势的深入挖掘,因此主动管理在真正的牛市中不会缺席。自2021年起,主动管理经历了三年的调整期,重点投资的新能源、医药生物、电子等细分行业在三年间供给压力逐渐缓解,并率先完成出清。随着核心资产景气度的拐点日益临近,2025年主动管理领域的外部条件将持续改善。

经过调整,主动管理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市场状况下,主动管理需把握机遇以实现突破,投资者应保持理性思考。

资本市场改革带来机会

自2022年起,我国创投融资市场呈现萎缩趋势。展望至2025年,并购重组领域有望成为弹性投资的新亮点。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这一新态势为投资者指明了新的投资路径。2025年,先前投融资规模的缩减或许将迎来转折,投资者普遍关注在变革中潜在的机会究竟有多大。

傅静涛的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读者们可在评论区发表见解,同时,不妨点赞并转发本文以扩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