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扬尘污染问题频发。城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迅速采取行动,对在建工地进行宣传教育。此举旨在防治大气污染,并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执法局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城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特别在秋冬季节,该局积极深入辖区内的建筑工地。该局将执法重点从后期处罚转变为前期预防,旨在提升工地防尘降尘意识,从而有效遏制扬尘污染源头。这一举措反映了执法部门的前瞻性,从被动应对问题转变为主动预防宣传。
执法宣传活动中,城中区执法局对区域内所有在建工地进行了关注。执法工作的全面性显而易见,旨在从根本层面预防扬尘污染。他们深入各工地开展宣传活动,旨在源头遏制扬尘污染的发生。
重点检查在建工地降尘措施
执法人员在城中区金银山路的一处在建工地进行了详尽检查。他们核实了工地警示标识的完整性、围挡设置的质量、出入口的硬化情况以及除尘设备的安装情况等各项降尘措施。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执法工作的严谨性,确保了扬尘源头的全面覆盖。
执法人员在现场派发了防尘宣传资料。他们对每个降尘步骤都给予了高度重视,确保施工单位深刻认识到采取降尘措施的重要性。这些资料详尽地介绍了施工场地管理规范和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
强调施工需落实多项责任
执法部门强调,工地在日常管理中需执行多项任务。首先,必须实施相应措施,规范设置坚固的围栏。此类围栏能有效遏制工地内扬尘向外扩散。此外,还需部署防尘网,特别是对沙石等易扬尘材料进行覆盖,效果显著。同时,定期洒水降尘亦为必要环节,在扬尘易扩散时段提升空气湿度有助于降低污染。
需执行“门前三包”的职责。实现此目标,既可确保工地周边环境卫生,又能降低对城市公共环境的负面影响。施工单位需不仅关注工地内部管理,还应承担起维护工地门口周边区域的责任。
重视对周边居民影响问题
执法宣传活动中,重点突出了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显著的问题。夜间施工、垃圾清运等活动产生的噪音,对居民休息和生活造成严重干扰。此外,扬尘污染不仅损害空气质量,还污染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执法部门再次强调施工管理规范。特别是对于夜间施工时段,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建筑工地夜间施工证明》的规定。同时,需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施工噪音,以减轻对邻近居民的打扰。
宣传活动成果初显
在过去的一周内,执法人员在多个在建工地进行了宣传活动。共派发了60多份宣传材料。这一数量表明了宣传活动的规模虽不大,但已是一个积极的起步。施工单位对此次活动给予了积极回应。他们对执法部门的要求有着充分的理解,并表示愿意予以配合。
各工地负责人承诺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工作。他们同时表示将主动执行自查自纠。这一举动显示出,在执法人员的宣传教育下,施工单位的环保与责任意识得到了增强。这一现象成为执法工作成效显著的例证。
提升环境治理需多方合作
城中区执法局的工作表明,要提高环境治理成效,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执法部门在此过程中占据主导,通过执法和宣传教育促使施工单位规范施工行为。然而,仅靠执法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施工单位同样需积极响应,自觉遵守相关规范,这是防治扬尘污染的关键。对于周边居民来说,他们同样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一旦发现违规施工,应积极举报。通过多方协作,共同为大气污染防治贡献力量。现在,若你所在区域开展此类活动,你期望执法部门对施工单位提出哪些具体要求?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