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出行必看!老年人防滑倒秘籍,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1张

冷空气侵袭下,我市遭遇大雪,路面结冰,导致出行极为不便。滑倒和摔伤的风险显著增加,这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困扰,更对他们的健康安全构成威胁。在此情况下,如何有效预防跌倒以及遭遇跌倒后的正确应对措施,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雪天摔伤风险高

我市近期遭遇降雪,导致路面湿滑,出行困难。据调查,众多市民出行需格外谨慎,尤其是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目前,因道路状况不佳,已有不少滑倒受伤的患者前往医院就诊。雪后道路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还增加了跌倒风险,无论是住宅区的小道还是城市主要道路,均存在滑倒隐患。此类情况在我市各区域普遍存在,一旦不小心,摔倒和受伤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年轻人并非唯一易滑倒的群体,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反应迟钝,行走在这类湿滑路面上风险极高。他们普遍存在骨质疏松问题,一旦跌倒,所受伤害往往比年轻人更为严重。

合适着装是关键

为了防止雪地滑倒导致摔伤,穿着打扮尤为重要。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副高职医师孙艳给出了一些关于着装的推荐。她强调,挑选鞋子时,应优先考虑具有防滑和保暖功能的舒适鞋款,如带有防滑纹理的雪地靴。同时,应避免穿着高跟鞋、拖鞋或鞋底磨损严重的鞋子。这些鞋型无法提供必要的抓地力,行走于雪地时极易造成滑倒。

此外,衣物挑选至关重要,需兼顾保暖与活动自如。过厚重的服装可能妨碍动作,增加跌倒风险。特别是在降雪等严寒气候中,忽视保暖措施,身体颤抖等问题可能干扰行动的稳定性。

辅助工具的使用

辅助工具有助于提升稳定性。例如拐杖和助行器,它们对行动受限者而言,是理想的辅助用品。在我市部分社区,记者观察到众多老年人已开始采用这些辅助工具进行日常活动。这些辅助设备为使用者提供了额外的支撑,尤其在雪地行走时,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

我市周边部分城市状况相似,在雪地中出行时,采用辅助设施的人群滑倒受伤的几率显著少于未使用辅助设施者。借助这些辅助设施,使用者能够增强在冰雪路面行走的自信心。

调整行走方式

雪地行走需调整步伐,减小步距、降低速度尤为关键。部分市民指出,在冰滑地面上,若步伐过大或行走过快,极易发生滑倒。此外,在平坦路面上行走时,应保持双脚较低,而在冰雪地面上则宜绕行。

此外,略微弯曲膝盖并降低身体重心同样有助于维持平衡。在行走过程中,人们通常不会特别注意重心调节,然而在雪地行走时,这一点尤为重要。采取恰当的行走方法能显著降低滑倒的风险。

摔倒时的应急处理

若不慎跌倒,尽管无法完全避免,但应尽量降低受伤程度。在向前跌倒时,可用双臂着地以减缓冲击力;而在向后跌倒的情况下,应主动弯曲膝盖蹲下,降低身体重心,使臀部先行着地,并低头缩身以保护头部。这些方法均为有效的跌倒应对策略。

记者调查发现,众多市民在跌倒时缺乏相关意识,他们往往仅凭本能任身体跌倒,这一行为显著提升了受伤的可能性。鉴于此,推广这些自救技能显得尤为关键。

摔倒后不要擅动

摔倒后请勿急于站立。首先检查是否发生骨折,避免盲目按摩受伤部位以防情况恶化。若感到剧烈疼痛并伴有异常活动,可能已发生骨折,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救援到来。

在老年人群中,髋部骨折的后果尤为严重,常被称作“人生最后的一次骨折”。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恢复能力较弱,髋部骨折后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且极易诱发其他并发症。因此,建议老年人在非必要情况下避免在雪天外出。

在雪地行走时,您是否遭遇过类似困境,或者积累了防止滑倒的独特技巧?期待您的评论参与,并欢迎您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