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的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滨州市在实施“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其交通运输领域的进展显著,成为当前的一大亮点。
运输结构调整成果显著
滨州市在运输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今年前三季度,铁路货运量实现1459.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7.4%,这一增长数字反映了铁路货运的强劲发展态势。进入1-11月,港口吞吐量达到4814万吨,同比增长3.5%。同时,新能源道路货运量达到1445.7万吨,同比增长率高达594%。预计全年低碳运输量将达到8500万吨,2025年有望突破亿吨,这充分展示了滨州市向低碳运输目标的坚定步伐。
自泊港铁路货物直通运输开通以来,成效显著。至今,已成功运送氧化铝、煅烧炭等货物总计101万吨。邹平货运铁路专用线在当年内发送货物量达596万吨,并成功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发送22列,共计5万吨。同时,小清河黄金水道实现载货通航,引入了“全流程链”河海联运新模式,有效弥补了内河航运的不足。
多式联运发展稳健
2023年1月至11月,滨州市在推动区域重点企业发展多式联运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期间,实现了“滨新欧”和“滨海欧”多式联运总量达79.28万吨,“一单制”运输总量为74.08万吨。这些成就得益于滨州市交通运输局的积极引导以及企业的积极推动。多式联运通过整合不同运输方式,有效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成本,对滨州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滨州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优化联运流程,持续扩大多式联运业务规模。这一举措在促进对外贸易交流、加强国内区域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它也有利于提升滨州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区域竞争力。
运力升级改造积极推进
滨州市正积极推进“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目前,该市公交车已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实现了100%的清洁出行。同时,滨州市计划在2024年更新的巡游出租车中,新能源车辆的比例也将达到100%。
全省首开新能源卡车绿色运输试点项目,致力于研究其在煤炭、渣土车和氧化铝粉运输等领域的运用。目前,已投入运营的纯电动货运车辆共计519辆。此外,滨州市正逐步实现港口船舶靠港期间岸电的常态化使用,今年已有617艘次船舶使用岸电,用电量达到17.31万千瓦时。滨州港海港港区4号和5号散杂货泊位的岸电使用率超过70%,这对于降低船舶污染具有积极作用。
绿色高效出行模式创新
滨州市正致力于开发新型的绿色出行服务方式。该市积极响应民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及企业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在传统公交系统的改革转型方面,滨州展现了主动探索的态度。市内大力推广定制公交服务,同时形成了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和市场化操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全省首次推出宝宝巴士及动态巴士出行方案。该服务依托信息技术,实现预约出行、点对点直达及安全保障等功能,旨在为学生及市民提供量身定制的出行方案。此举不仅优化了出行体验,还提升了公共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
展望滨州交通未来发展
滨州市在交通运输领域已实现多项成就,展望未来,发展潜力依然巨大。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货运量预期将稳步上升,滨州需关注其运输结构能否有效适应这一增长趋势。同时,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推广仍需克服成本、技术及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难题,滨州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亦值得关注。
从更广阔的发展视野审视,滨州交通事业的发展进程,是否能为山东全境的交通进步带来新的理念和实际经验?
鼓励读者互动
滨州交通建设成果显著,读者们对此有何看法?该模式是否适合在其他城市推广?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和建议。同时,敬请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