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负离子氧吧城市大会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专题论坛上,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柳艳香首席专家进行了演讲。她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一话题紧密关联公众健康和幸福,目前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心议题。
气候变化影响健康途径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潜在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发布的《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极端气候事件对多种疾病及脆弱群体产生了负面影响。柳艳香指出,高温、热浪、洪水、台风等极端天气对基础设施造成重大损害,并威胁生命财产安全。这些事件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冲击。同时,气候变化还通过改变虫媒和水媒传染病的传播条件、加剧空气污染等间接影响健康,带来新的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的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诸如干旱、洪水、台风等,对粮食产量构成威胁,同时威胁到人们的饮水安全和心理健康。这些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间接影响。这种影响触及了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与心理健康,亟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天然氧吧的评审
在2016至2023年期间,柳艳香详细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评选出的377个中国天然氧。这些氧吧的评选基于多种指标,涵盖了气候、生态环境等自然条件,以及发展规划、旅游设施、地方特色和城市荣誉等方面的强制和参考性标准。评审体系严格,确保了选出的氧吧在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显著优势。这些氧吧不仅为公众提供了高品质的休闲场所,而且对人们的健康具有显著的养生保健效果。
应对气候变化对健康影响的必要性
气候变化的健康影响显著,采取应对措施极为关键。气候恶化可能引发疾病增多,若处理不当,将严重损害全民健康。同时,健康问题可能降低社会生产力,加重公共卫生资源负担。故迫切需探索有效策略,以提升人类健康水平。
应对气候变化不良影响的方式一
柳艳香建议的首个应对方法是避开恶劣气候。比如,在冬季选择迁往气候温和的地区以避寒,在炎热的天气里前往凉爽的地方避暑,在湿润的气候中寻找干燥的居住地,同时避免过于干燥的环境,以及在雾霾天气时离开污染区域。许多人都有在恶劣气候下感到不适的经历。研究指出,在雾霾较为严重的城市,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远超空气质量优良的地区。积极避免不良气候,对保持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在日常生活里,许多人会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调整自己的居住地或活动范围。北方众多老年群体,尤其是冬季,常常选择迁往南方沿海地区居住数月。这种迁徙方式成为了一种典型,生动体现了避免恶劣气候对健康的积极效应。
提高基础设施标准,以改善居住环境,是一种有效的做法。目前,许多日常生活中的设施都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设计的。例如,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安装了空调以应对高温;一些地区居民通过建造阳光房来最大化利用阳光并保持室内温度适中;而在潮湿地区,家庭会购买除湿机来降低室内湿度。此外,负氧离子发生器、新风换气系统和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也日益普及。这些设备有助于改善居住条件,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不适。据研究数据显示,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极为有益。
基础设施的普及率不断增长。在新建住宅领域,新风系统等设备已成为部分高端住宅的标配。这一变化反映出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和关注气候变化的关注度日益提升。
提升森林覆盖率有助于改善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森林植被在调节气候、维护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空气质量更优,气候条件更加适宜。例如,在部分山区,茂密的植被降低了居民遭受极端天气的影响。目前,全球各国都在努力增加森林覆盖率。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水土流失,调节局部气温,减少空气污染,从而为人类创造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在实施提高植被覆盖率的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土地资源不足等难题。不过,随着科技进步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正积极研发新型的植树造林技术及土地利用策略,预计植被覆盖率将逐步得到提升。
气候对健康构成威胁,对此我们亟需采取措施。各位读者,请问您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简单易行的方式可以减轻气候对健康的消极影响?欢迎您点赞及分享这篇文章,借此推动更多人士关注气候变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