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文旅产业领域备受关注。其中,上海喀什在文旅领域的合作,成为了一个具有重大价值和前景的亮点。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开放性和平台优势;喀什,则坐拥丰富的文旅资源,这些资源尚未充分开发。两者的合作,引起了广泛关注。

喀什文旅资源丰富

喀什,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地区。据2023年数据,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多样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其中,喀什古城,作为全球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被誉为“丝绸之路的活化石”。泽普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著称,绿洲覆盖面高达86.6%,森林覆盖率为43.7%,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更是成为南疆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些独特的景观资源,为喀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喀什与上海:跨越千里的文化交响,探寻丝绸之路上的新蓝海  第1张

喀什地区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然而,部分产业形态尚不完善。考察结果显示,2023年许多资源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资源产品化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人才培养方面亦存在短板。

沪喀协作的必要性

喀什与上海:跨越千里的文化交响,探寻丝绸之路上的新蓝海  第2张

时代进步中,喀什认识到依赖外部助力是推动文旅业发展的关键。上海基于帮扶策略,具备且愿意与喀什携手推进文旅业发展。2023年的多份数据表明,喀什地区各县域拥有巨大的文旅潜力,尚未充分开发。上海市场开放,理念先进,双方合作无疑能实现互利共赢。

喀什在多个领域尚需进步,比如某些景区的知名打卡点数量不足。上海则能在经济和理念等多个维度为喀什提供援助。借助上海所提供的平台,喀什有望获得更宽广的市场和更丰富的游客资源,从而摆脱隐秘状态。

上海帮扶项目众多

上海在喀什实施了众多援助计划。在这些项目中,援疆人员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自2010年以来至2023年,诸如木栈道等设施的建设以及长寿村的改造提升,均得益于援疆干部的不懈努力。

产业扶持成效显著,得益于上海企业的投资推动,莎车成功设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CVD人工培育钻石生产基地。此举为当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就业岗位,同时为文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贡献了新的动力。

沪喀企业家互动频繁

喀什与上海:跨越千里的文化交响,探寻丝绸之路上的新蓝海  第3张

企业家在沪喀文旅产业合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今年9月初,澎湃新闻组织了上海企业家考察团赴泽普,对当地文旅发展进行了实地调研。随后,沪喀双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在此过程中,上海企业家们提出了多项有益建议,包括改善农产品包装和增强品牌影响力等方面。

10月,上海企业家新一波赴喀什考察,引发思维碰撞,激发当地发展灵感。此举不仅为合作拓展注入新动力,也为喀什文化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促成了多项投资意向的达成。

市集活动加强沪喀联系

11月29日至12月1日,上海东方明珠塔城市广场举办了“遇见喀什”沪喀市集。该活动具有重大意义,有效缩短了喀什与上海市民及国内外游客之间的距离。在市集中,喀什的风土人情得以全面呈现,使更多人得以领略喀什的独特风采。

该活动为两地文化交流构筑了优质的交流桥梁,有助于积累人气和良好口碑,进而促进喀什文旅产业在上海、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增强。

喀什与上海:跨越千里的文化交响,探寻丝绸之路上的新蓝海  第4张

沪喀文旅合作展望

沪喀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合作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发展空间广阔。展望未来,期望深入发掘喀什的资源潜力,有效转变为产业力量。具体而言,未来几年内,计划显著提高喀什景区和景点的整体质量。

喀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期待上海提供更多援助,同时,传承人才培养机制亦需双方共同努力以臻完善。针对此议题,我们向读者提问:您如何看待上海与喀什在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可能采取的更紧密合作路径?期待您的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