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在积极举办法律普及活动。然而,在白山市司法局驻靖宇县赤松镇赤松村,一位第一书记却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接地气”普法方式。这种做法值得特别关注。

聚焦村民需求的宪法日普法

12月4日,驻村干部深入村民家中普及法律知识。年末时分,村民对农民工工资发放问题尤为关心。驻村干部在赤松村部详细解读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并指导村民在工资被拖欠时如何寻求法律帮助。这一举措切实可行,直接满足了村民的具体需求。从实际生活出发,若农民工不知如何维护自身工资权益,他们辛勤的付出可能化为乌有。

普法活动深入村民生活十分关键。驻村干部向村民阐释与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法规,为村民在遇到难题时提供了解决途径。此举充分展现了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村民深刻体会到法律作为维护自身权益的坚强后盾。

以案例解读宪法的内涵

村干部将宪法理念贯穿于具体案例之中进行阐述,内容涵盖法定继承顺序、土地流转合法流程、残疾人权益保护等。这些内容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真实案例揭示了宪法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土地流转过程中,村民若未掌握合法流程,可能遭遇合同争议等复杂问题。然而,通过学习相关宪法知识与案例,村民可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村民深入理解宪法,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宪法知识。

多法同步宣传资料发放

国家宪法日,白山市司法局第一书记零距离普法,村民权益保障大揭秘  第1张

驻村干部向村民派发了各类法治宣传手册,其中包括《宪法》、《残疾人保障法》及《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总计达120份。这些手册旨在帮助村民全面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各类法律手册涵盖了多个权益保障领域。

这些资料适宜保存,村民可在闲暇时细致阅读。面对未能即时领悟的法规内容,他们可多次翻阅,仿佛身边有一位随时可咨询的隐形法律顾问,使法治理念更深刻地融入村民日常。

现场解答法律疑惑

驻村工作人员现场为村民解答法律疑难,并给出具体建议。此举便于村民依法合理地捍卫个人权益。在村民日常生活中,法律问题时常出现,现场得到解答如同获得安心保障。

针对村民在宅基地使用上产生的争议,专业指导有助于村民清晰界定个人权益与责任,防止冲突升级,并指导他们遵循法律途径妥善解决。

法治元素注入乡村建设

近年来,白山市司法局致力于向赤松村引入法治元素。该局多方协调资金支持。其中,靖宇县司法局贡献了超过10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建设两处法治文化广场、设立一处乡村振兴人民调解室和一处法律援助工作站,以及修建一座法治宣传标语高柱。

法治元素已深入乡村建设的各个领域。村民可在法治文化广场休闲娱乐之余,学习法治知识。人民调解室和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村民提供了便捷的法律服务途径,有效提高了乡村的法治建设水平。

国家宪法日,白山市司法局第一书记零距离普法,村民权益保障大揭秘  第2张

普法活动取得众多实效

普法活动成效显著,通过多种方式,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干部共举办了46场活动。这些活动几乎覆盖了村民生活的所有领域。共发放普法宣传资料1600多份,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法律知识。

解答了86位民众的法律疑问,成功调解了4起纠纷。村民对法律的敬仰逐渐增强,形成了“崇尚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的良好氛围。乡村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您所在的乡村是否也开展了此类丰富且有效的法律普及活动?期待您在阅读完本文后给予点赞、分享,并积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