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23年10月12日,成都市官方新闻发布单位成功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本规划确立了成都的城市定位及未来愿景,并对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与治理架构进行了详尽论述,旨在助力成都迈向国际一流城市的战略路径。

成都的城市定位与目标

2035 年的成都将变成什么样?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你揭晓  第1张

《规划》将成都认定为四川省的省会、西部战略节点、国家级文化名城和全球交通枢纽,该定位彰显了成都在省内西部核心地位及其在国家文化保全及全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角色。成都承担的核心职责涵盖“西部经济增长引擎、科技创新核心、国际交流桥梁、全国高端制造基地”,职能设定意在通过多元化功能布局,显著增强成都的综合竞争力。

《规划》描绘了成都的战略发展蓝图,旨在打造一座典范公园城市,践行新发展理念。同时,持续提升我国中心城市在国际和区域竞争中的实力与影响力,致力于塑造具有中国、时代及成都特色的世界级可持续城市。该愿景揭示了成都未来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彰显了其在新时期的独特魅力与战略核心地位。

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

《规划》旨在支撑城市的持续发展,明确了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及生态保护区的管控边界和城镇开发限制线。预计至2035年,成都市将维持不低于453.99万亩的耕地面积,并确保416.6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此措施既稳固了农业生产,亦坚实了城市粮食供应的基础。

生态区面积达1496.61平方公里,肩负成都“绿色之肺”的使命,为城市输送新鲜空气及丰富的生态资源。城镇开发限界为2361.20平方公里,该设计旨在遏制城市无序扩展,保障发展遵循科学规划之道。

创新空间治理体系

《规划》详尽解析了构建宜人居住环境和优化空间治理策略的关键措施。其旨在构筑覆盖全境的蓝绿交织的公园体系和多层级的绿道系统,这不仅增强城市景观美学,亦丰富了市民休闲活动。通过创新“公园+”规划模式,居民将更便捷地获取优质生态资源,显著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规划》秉持节约用地原则,助力城市智慧发展。成都利用信息化工具,全面实施土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以确保资源的高效配置。此策略显著提升了土地使用效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规划》赋予了成都区域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着重提升其领导及扩散效能,以促进区域均衡成长。针对成渝地带,《规划》目标为实现经济圈的合作构建,通过紧密协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惠。在省际层面,《规划》力求提高五大经济区的合作效率,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此规划》旨在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全面进步,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互联互通效率加强。同时,在成都都市圈层面,规划旨在加强德眉资与成都的一体化发展,通过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落实“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

该《规划》遵循四川省委“四化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五大区域协同”的战略方向,从国际视角出发,高屋建瓴地规划成都的长期发展愿景,全面发挥其指导和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该要求深刻反映成都市对未来发展的深思熟虑,同时也彰显了其在新时代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成都遵循“四化协同”发展路径,致力于实现工业、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进的均衡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综合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理念致力于破解城乡二元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村社会经济效益。“五区联动”战略,旨在促进五大经济区的协同增长,确保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展望未来,成都的机遇与挑战

《规划》的颁布标志着成都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里程。面向未来,该市将面临错综复杂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成都凭借科学的规划和治理体系,力图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增强全球竞争力。另一方面,成都需应对资源环境压力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挑战。

为了应对挑战,成都需推进改革深化、机制创新和治理效率提高,保障《规划》高效执行。此外,成都还应增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动,以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成都2021—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发布,确立了城市发展的框架路线。在此背景下,成都将如何利用精细的空间规划与治理机制,达成预定的发展指标?这不仅是对成都的挑战,同样关乎每个人的深思。展望将来,成都将如何响应挑战,努力兑现宏伟蓝图?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