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山市的8.9万亩生姜已进入收获期,这一现象背后包含了许多引人注目的事实。田野上,采挖生姜的劳作者身影穿梭,其中饱含着姜农的期盼与成果。
姜田采收忙
文山市田间正值生姜收获期,景象热闹非凡。在新街乡新街村委会,清晨时分权昌勇的姜地便已热闹起来。空气中弥漫着生姜的香气。采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人们正忙着修剪枝叶、装袋、打包及搬运,装载着生姜的货车正送往仓库。这种繁忙的场景展现了采收的高效率。同时,各个姜地都可见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都在努力抓住时机,完成生姜的采挖工作。
文山市生姜产量丰富,反映了当地姜农辛勤耕作的成效。权昌勇一家的种植面积约为25亩,每亩产量高达3.5吨。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文山市生姜种植的规模与经济效益。
丰收的喜悦
权昌勇面露丰收的欢愉。其家生姜以每公斤6.4元的价格出售,预计收入可达四五十万元。对于姜农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胡德超种植了34亩生姜,尽管未透露具体收入,但由于销售无忧,有企业上门收购并提供保底价格,他同样感受到了稳定带来的安心,这同样可视为一种无声的丰收。
这些姜农的收成不仅带来了个人财富的增长,还与家庭幸福和生活质量提高紧密相连。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其中蕴含着对未来丰收的更高期望。
特色农业发展
文山市近年举措值得学习。该市加速推进农业结构优化,深入开发特色农业,积极推广特色生姜种植。此举为当地居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此举充分展现了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政府并未局限于传统农业模式,而是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培育特色项目。
这种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在其他区域同样适用。各地可根据本地气候、土壤等实际情况,探寻适宜本土的特色农业项目,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农业增收途径。
张洪成在位于新街村的土地上种植了超过百亩的生姜,此举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在生姜种植的各个环节,包括播种和覆土,每天都有超过10名工人辛勤劳作。一年的用工成本大约为30万元。附近约100名村民因此能够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这不仅缓解了劳动力的流失,还使得村民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能够获得收入。
此家门口就业模式有助于保持乡村人口稳定,增强乡村生机。村民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工作提高收入,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
收购有保障
在德厚镇的姜地,云南玉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扮演了关键角色。公司提前签订了收购协议,并在德厚村委会的姜地部署了人员,指导工人们进行分拣和装箱。打包完成的生姜随后被送至冷库进行储存。此举为姜农提供了可靠的收购保障。
2021年,该公司在德厚镇设立工厂,专注于生姜业务,并达成了最低收购价协议,收购价格设定在每公斤5至7元。自10月23日起,公司开始大规模采购,确保按协议价保护姜农利益,其余部分则依据市场行情,为姜农销售提供了稳固的支撑。
生姜种植概况
文山市今年生姜种植面积达89028亩,这一数字揭示了生姜种植的规模。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平坝、小街、马塘、新街、德厚等乡镇。这种广泛的分布显示出生姜在文山市的普遍种植。预计生姜产业将为文山市带来7.1亿元的产值,凸显了其对当地经济的重大贡献。
文山市的生姜种植方式是否适宜大规模推广,引发了广泛讨论。欢迎各位读者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