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中国气象局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并向公众发布了大量气象资讯。在11月,气象条件呈现出多变复杂的特点,众多气象数据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同时,对于即将到来的12月,未来十天的天气状况同样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11月气温创新高
2023年11月,我国气温平均值达到了5.1摄氏度。这一数值比去年同期高出1.9摄氏度,创下自1961年有记录以来的11月最高气温纪录。当月共有三次冷空气活动,比往年同期减少了1.3次。尽管冷空气活动有所减少,但强冷空气导致的降温影响依然明显。
我国经历了两次显著的强寒潮袭击。在16日至18日以及23日至27日的时段内,全国多地气温急剧下降,降幅介于12至16℃之间。这种气温骤降的情况在同期内极为少见。
降水极端性强
11月暴雨事件虽仅发生两次,但其影响仍需重视。江苏及上海等地的9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记录显示,当日降水量均超过了11月的历史最高记录。其中,上海浦东的降水量高达187.9毫米,徐家汇则为172.5毫米,均创下了秋季新高。
内蒙古东北部及黑龙江北部部分区域遭遇了剧烈的降雪。其中,黑龙江鹤岗在11月26日记录到的积雪深度为54.6毫米,这一数据超过了该地11月单日降水量历史最高记录。
11月台风生成多
11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区共观测到四个台风的形成。这一台风数量较往年同期高出1.9个。12日,西北太平洋异常地同时存在四个台风活动。其中,台风“银杏”对海南产生了显著影响。这一现象反映出11月海洋气象状况的异常性。
部分地区现气象干旱
自11月中旬起,江南西部及华南西部地区的干旱情况明显恶化。月底时,广西等区域普遍遭遇了中等干旱,部分区域甚至面临严重干旱威胁。此状况可能对当地农业生产及水资源状况带来显著影响。
气象干旱的演变态势需不断跟踪,当地必须采取恰当措施,以应对可能遭遇的资源匮乏等挑战。
12月前期冷空气不强
12月6日至15日,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预计气温将上升1至2摄氏度。在此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保持稳定,部分区域可能略有下降。整体来看,冷空气活动不强,然而天气形势较为复杂。
冷空气活动力较弱,各地气温变化受其影响有限。同时,应留意它可能带来的潜在效应。
12月各地降水情况
未来十日内,西南东部区域预计将有10至30毫米的累积降水。新疆北部地区的预计降水量为3至6毫米,局部地区可能增至8至15毫米。此外,东部大部分区域的降水量普遍低于去年同期的数值。
东部部分地区存在干旱风险,降水分布不均;另外,降雪区域需警惕可能出现的交通和出行困难。
当前气象状况下,请问该地区是否已经采取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敬请关注并期待您的点赞、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