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正值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北京市发生了一件极具重要意义的事件。在这一天,举办了“志愿新时代服务暖京华”的北京市助残志愿服务大赛及优秀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这一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和推广助残志愿服务,预计将为北京市的残障人士带来更多的福祉。

大赛历程

12月3日,北京市助残志愿服务大赛精彩终评,54个项目展示多样性与创新性  第1张

2024年11月,赛事正式开启,相关信息迅速在全市扩散。众多志愿服务团体纷纷作出回应。其中包括54家来自全市的志愿服务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及个人志愿者。他们均怀揣着为残疾人提供帮助的热情参与申报,此举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申报阶段结束后,紧接着便是严谨的初审环节。

初审环节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其负责挑选出具有实际价值的项目。在此次筛选中,共有20个卓越的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脱颖而出,成功晋级至12月3日的最终评审环节。能够进入终评,这些项目实属不易,因为初审的选拔标准极为严格。

项目涵盖领域

多个领域的项目参与其中。包括托养服务和康复训练等与残疾人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领域;就业援助和权益维护领域展现了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入的努力;辅具适配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则着重于为残疾人提供物质便利;此外,精神文化类项目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这些覆盖广泛的项目全面展现了北京市助残志愿服务的丰富性和创新精神。每个领域都针对残疾人不同层面的需求,体现了对助残工作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终评项目特色

这20个项目在终评路演环节各具特色。它们的服务成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品质。比如,在增强残疾人社会融入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残疾人不再处于社会边缘。此外,这些项目在服务内容、服务方法、组织管理等方面均展现了创新性。例如,在服务内容上可能运用新技术手段,在服务方法上可能更加细致入微,在组织管理上可能更加科学有序。正是这些特点,使它们得以进入最终评选阶段。

终评路演形式

终评路演采用现场演示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参赛队伍运用PPT、视频、实物等多种展示手段,详尽呈现项目细节。他们细致入微地展示了项目实施过程,如同画卷般在专家和观众眼前徐徐展开,清晰传达了项目成果及未来发展蓝图。评审团从创新性、专业性、可持续性、规范性及社会效益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专家们态度严谨,深知其评判对助残服务领域具有指引意义。

12月3日,北京市助残志愿服务大赛精彩终评,54个项目展示多样性与创新性  第2张

大赛结果出炉

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及专家评审团的严格筛选,最终结果得以公布。在2024年北京市助残志愿服务大赛中,北京星巴克助残服务、快乐活动营等十个项目脱颖而出,荣获十佳助残项目称号。同时,三里屯温馨家园的“瑾瑜读书会”志愿服务项目以及折翼芭比七十二变等十个项目亦被评为优秀助残项目。这些获奖项目展现了其卓越之处,并将作为典范,供其他项目借鉴学习。

多方协作与意义

本次盛会的成功举办得益于众多机构的共同努力。北京市残疾人社会服务中心与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担任主办方,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负责执行,各区残疾人联合会、众多助残社会组织以及爱心企业共同协办。同时,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等机构提供了指导和支援。此次赛事不仅是一场项目的竞争,更是一次对志愿服务精神的践行。此举无疑将促进北京市助残志愿服务工作迈向更加专业、规范和高效的轨道。

您如何看待此类残疾人援助活动?您周围是否也存在对类似援助服务的需求?我们诚挚邀请您踊跃点赞、转发及对本文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