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近期针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光伏产品,以低于成本价在美国市场销售为由,拟实施高达271%的反倾销关税。这一决策已引发广泛关注。事件中存在诸多疑点,且其潜在影响可能持续深远。
初步裁定信息公布
11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初步裁决结果。此裁决针对东南亚四国的晶体光伏电池,实施了反倾销税,税额介于0至271.28%之间,具体税额依企业而定。对于已发送的产品,不追溯征税;新出口产品则需缴纳保证金。预计明年4月将作出最终裁决,届时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退还或追加税款。该裁决显然基于多因素考量,其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政治或经济考量,值得关注。
中国光伏企业对此裁决表现出极大关注。考虑到我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的产能分布广泛,税率提高将不可避免地对光伏产品出口至美国市场造成损害。这一变化可能对企业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并对全球光伏产业的布局造成负面效应。
中国企业的应对预期
国金电新团队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详尽分析。观察发现,头部企业所在地的马来西亚税率维持在21.31%,主要影响PERC产能。以晶澳为例,其已停产多年;晶科几乎停止生产;而隆基的产能高达5GW,日升的产能为3GW。自美国启动双反调查以来,头部企业已预见到风险,并采取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他们未与对方签订长期协议,且未确定具体的价格条款。初步的税率判断与预期一致,随着初步裁决的公布,之前持谨慎态度的订单可能逐步启动。面对当前的形势,中国公司必须实施更多具有预见性的策略和应对手段以减少损失。
美国市场的可能变化
美国光伏产业在东南亚市场供应方面高度依赖,特别是在电池片领域。若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美国市场电池及组件价格将可能上升,以体现税率提升的影响。2024年6月双反豁免期届满后,中国企业将在东南亚的组件生产设施将逐步减少。
中国光伏行业在美国建厂势头显著,如隆基、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等企业均计划在2024年实现组件生产。不过,美国国内电池供应紧张的状况预计还将持续2至3年。
企业继续布局美国市场
隆基绿能表示,考虑到美国本土在高效电池生产方面存在缺口,预计东南亚地区电池产能将持续流入美国市场。晶澳科技指出,美国市场目前面临订单待处理和库存积压问题。一旦双反税率上升,企业可能会选择从美国组件工厂发货来满足供应。这些企业的市场策略反映了他们对美国光伏市场的重视,并展示了他们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策略调整能力。
美国国内反对声音
美国国内意见不一。一些外国生产企业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者担忧,反倾销税可能让国内大型制造商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同时可能增加太阳能项目的成本。他们认识到,光伏产业在美国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分工与合作的产物,而针对东南亚国家的反倾销税可能打乱现有的产业格局。
柬埔寨学者约瑟夫·马修斯教授提出,对反倾销税的征收行为不合理。他分析称,此举措非但不能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反而可能让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面临更高的费用,遭受损失。此举可能在美国国内招致更激烈的舆论反响。
事件的后续影响展望
此裁决或引发东南亚产业出口重心由组件转为电池片。这一转变不仅影响美与东南亚间的利益格局,还关联到中国光伏企业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该事件后续发展将对全球光伏产业布局产生何种重大影响,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此外,我们热切期待读者在评论区发表见解,并支持本文,给予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