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宝石琢磨工赛项在活动现场举行,参赛者在各个流程环节中集中精力展示他们的宝石琢磨技巧。这一过程中,诸多引人注目的细节得以呈现。
赛项再次纳入大赛且有新模块
本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中,宝石琢磨工赛项已是第二次成为竞赛项目。本届大赛与以往相比,新增了宝石改切环节。在2023年的赛事中,参赛者需针对有问题的切工进行重新操作,以满足特定要求。这一新增模块提升了比赛的全面性和挑战性,要求参赛者具备设计和加工的双重技能。此举体现了大赛紧跟行业发展,与时代同步进步。比赛不再仅是对技艺的检验,更是对参赛者创新思维的考验。改切模块要求参赛者打破传统,对宝石琢磨方法进行创新。
在该赛事中,裁判员扮演着关键角色。具体到宝石琢磨工赛项,裁判李约瀚对比赛进展及选手表现保持高度关注。他深刻认识到新模块对选手构成的挑战相当严峻。在评审过程中,李约瀚不仅重视最终成品,还对选手在各个环节的表现进行了细致评估。这一做法充分展现了赛事的公正与严谨,增强了比赛结果的公信力。
改切模块难度增加
2023年的赛事相较于前届,难度显著增加。特别是在改切模块上,对参赛者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模块要求参赛者重新设计琢型图案,并加工成成品。这一过程涵盖了宝石设计及加工的多个环节。同时,在经济形势的当下,消费者对宝石的期望有所提高,这一变化对参赛者产生了显著影响。宝石已不再仅仅是装饰品,它们满足了消费者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比如,现代消费者可能期望宝石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或采用独特的设计风格。因此,在改切模块中,参赛者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
李约瀚作为宝石琢磨工赛项的裁判,着重指出了该模块的复杂之处。选手需关注的不仅是宝石的外观,还有切割过程中宝石重量的减少比例。这要求极高的技术水平与精确度。在实操过程中,微小的失误可能导致宝石重量损失过大或成品美观度不足。因此,改切模块成为了赛事中的关键挑战。
国内行业技术有进展但仍需提升
我国宝石加工领域在精确度和生产效率上取得了明显提升。近期,宝石加工设备的新旧更替有效解决了部分传统工艺难题。尽管如此,整个行业的整体水平仍有较大提升潜力。近年来,宝石改切的需求明显上升,这一趋势显示出市场正逐步向精细化发展。一方面,宝石加工企业接收的改切订单数量增加;另一方面,消费者也愿意为宝石改切支付额外费用。
李约瀚裁判员表示,目前我国宝石加工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尚存差距。尤其在复杂琢型设计及加工方面,国际技术更为成熟。国内从业者需持续学习,以在国际宝石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设计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宝石琢磨业中,琢型设计的革新极为关键。我国珠宝产业相对起步较晚。相较全球,我国在宝石琢磨设计创新方面相对较弱。以国际知名珠宝品牌为例,它们早已将现代艺术元素融入设计。2023年赛事裁判长助理吕平平指出,我国选手需认识到宝石光学性质差异显著。需基于这些特性进行创新设计,以充分展现宝石价值。例如,红宝石与蓝宝石的光学性质各异,设计琢型时应区别对待。
琢型设计加工与宝石改切环节在比赛中扮演关键角色。这些环节在模拟市场中进行,有助于评估选手的全面技能。选手在比赛中呈现的创意设计,有可能激发行业灵感。若这些设计被采纳并推广,预计将促进整个行业设计水平的提升。
改变过去忽略细节做法
在过去,不少从业者急于赶工,导致对宝石的细节处理不够重视。比如,在打磨宝石时,部分人为了追求效率,未能将宝石的边缘打磨至理想状态。然而,随着行业的进步,这种做法已经不再适应。为了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宝石加工者不能忽视每一个细节。从长远角度考量,宝石加工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一种艺术。虽然连续不间断的24小时生产模式可以增加产量,但产品质量却难以得到保障。李约瀚强调,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强化细节处理的重要性。
实现目标的关键举措之一是培育大量具备创新精神和精湛技艺的人才。此类人才不仅需具备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更需具备强烈的创新思维。他们需在尊重宝石天然属性的前提下,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琢形和加工技术。
大赛引领行业进步
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参照世界技能大赛的规格进行。此举旨在培育卓越的技术技能人才。依据往届赛事的经验,众多参赛者在赛事中磨砺,最终成为行业内的杰出代表。2023年的宝石琢磨工赛项亦是如此。它犹如指引前行的灯塔,为行业发展照亮了道路。
在活动尾声,吕平平表达了对中国宝石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独特风采的期待。然而,目前我国宝石加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此,我们提出一个疑问:我国宝石加工行业何时能跻身国际一流?诚邀各位发表见解,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