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库布其沙漠正在进行一项备受关注的“光伏长城”防沙治沙工程。这一项目不仅是生态治理的探索,同时也是能源领域的新突破。
库布其沙漠的光伏建设规划
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的“光伏长城”项目计划至2030年完成,旨在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北缘构建一条约400公里长、5公里宽的“蓝色防沙区”。该宏伟规划展现了对于防沙治沙和新能源开发的长期战略考量,旨在赋予沙漠新的价值。规划充分考虑了沙漠的地形和光照等自然因素,预计将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能源供给带来正面效应。面对社会能源需求的持续上升,此类新型能源开发计划显得尤为关键。
朔方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坐落于库布其沙漠西缘,是一项关键的工程。项目总投资高达115亿元人民币,计划安装的光伏发电总容量为13吉瓦,整个建设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预计耗时三年。在项目启动阶段,需对约3万亩的流动沙丘进行大规模的平整作业,使用上百台推土机,将原本70米高的沙丘降至不超过5米的高度。这项工作既艰难又庞大,对人力和物力资源的需求极大。
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基地景象
在达拉特旗的光伏发电应用领先基地,距离数十公里之外,呈现出一幅独特的景象。光伏板连绵成片,形成一片墨蓝的光伏阵列,犹如海洋在沙漠中闪烁光芒。该区域的植被状况令人称奇,尽管周边的草原在深秋已变黄,但这里的杨柴、苜蓿、燕麦等植物依然生机盎然。此外,小型动物在光伏板下穿梭,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沙漠生态画面。这些光伏板不仅仅是发电工具,它们与沙漠生态系统紧密融合。
该基地创新性地采用了在板面发电、板下进行修复、板间实施种植的方法。此模式有效平衡了沙漠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成功治理沙漠面积达五万亩,成为沙漠治理领域的典范。
沙漠地区的水资源解决
该基地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问题。他们建立了一个容量达50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命名为“月亮湖”。这个蓄水池的水源是经过处理的煤矿废水,符合排放标准。这些水通过滴灌技术被用于灌溉光伏板下的植被。这一创新措施有效解决了沙漠地区绿化植物的用水问题,对于沙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水资源稀缺的沙漠地带,水被视为生命之本,这一措施确保了沙漠治理工作的持续进行。
周边农牧民的受益情况
自光伏治沙项目实施以来,达拉特旗周边的农牧民切实感受到了收益。以王明为例,他是树林召镇平原村的村民。自2017年起,他的生活经历了显著改善。他将沙地出租给光伏基地,并在光伏电厂找到了日常维护的工作,每月工资超过5000元。众多农牧民如王明,通过出租沙地、参与光伏设施的安装与清洁、以及种植养殖等多种途径,实现了收入的增加。
该模式不仅帮助农牧民提升了收入水平,同时亦缓解了区域就业压力。目前,周边农牧民正踊跃加入该计划,对光伏基地的建成表现出高度期待与热烈欢迎。
可观的发展目标
达拉特旗设定了新能源发展的宏大愿景。据预测,到2030年,该地区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将增至3700万千瓦,治理范围覆盖292万亩土地。实现这一目标不仅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将增强生态环境和社会福祉。这些数据反映了当地在生态保护和新能源利用方面的坚定决心与信心。
能源与生态协同发展的未来
观察库布其沙漠的相关项目,我们发现光伏治沙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技术不仅是一种清洁能源的开发手段,而且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治理途径。在全球众多沙漠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矛盾,库布其沙漠探索出的解决方案是否具有推广价值?我们期待广大读者积极发表意见,分享见解,同时欢迎点赞并关注这篇文章,共同关注这一沙漠中的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