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洞后遗症:耳垂疤痕变肉疙瘩,专家提醒爱美需谨慎  第1张

近期,广州某女士的经历引发了公众关注。她自数年前打耳洞后,疤痕演变为类似硬球的疙瘩,并在备孕期间,这一疙瘩体积增加了一倍。为此,她前往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医美门诊寻求治疗。原本看似简单的美容行为,实则潜藏风险,这一事实提醒爱美者需提高警惕。

打耳洞后遗症:耳垂疤痕变肉疙瘩,专家提醒爱美需谨慎  第2张

打耳洞后的糟糕转变

数年前,刘女士(化名)在美容院进行了耳洞穿孔。术后护理失误,缺乏规范消毒及严格防水措施,导致三天后耳垂出现红肿及脓液。虽然消炎药物有效控制了感染,但疤痕仍形成,并伴随间歇性瘙痒,逐渐肿胀成硬结。这对刘女士而言,成为了烦恼的起点。此事亦警示我们,美容手术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并非易事,即便是看似简单的耳洞穿孔,亦需谨慎对待。

刘女士在遭受这些困扰后,疤痕状况愈发加剧,她未曾料想,一个小小的耳洞竟会引起如此持久的麻烦。疤痕不仅损害了她的外貌,随之而来的不适还干扰了她的日常生活。对有相似遭遇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警示。

疤痕疙瘩的危害

熊斯颖副主任医师在皮肤科指出,疤痕是愈合过程中的自然现象,通常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小乃至消失,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然而,疤痕疙瘩则与此不同,其会持续增长、突出,并向周围皮肤扩散,质地坚硬,并伴随有瘙痒和疼痛感。这种状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构成显著困扰,例如刘女士的情况,增生的疤痕疙瘩甚至阻碍了她佩戴耳饰等日常活动。

熊斯颖医生每年在门诊接待的患者中,大约有十几个因打耳洞而引发疤痕疙瘩的案例。这些疤痕疙瘩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心理上患者可能会因外貌变化而感到自卑,身体上则需忍受瘙痒和疼痛等不适症状。这一现象凸显了疤痕疙瘩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危害性。

疤痕与疤痕疙瘩区分

在皮肤科门诊,正确辨别疤痕与疤痕疙瘩至关重要。熊斯颖指出,疤痕系机体因外伤引发的纤维组织增长,属于自然愈合过程的一部分。相较之下,疤痕疙瘩则是一种病态的增生现象。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二者的差异。例如,部分患者误将疤痕当作普通疤痕而未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延误了疤痕疙瘩的治疗时机。

认识这一差异对病人迅速识别自身状况至关重要。若将疤痕疙瘩当作一般疤痕忽视不管,随着时间的流逝,治疗难度将显著增加。这一现象提醒我们,面对疤痕问题,首要任务是前往医院明确诊断,以便更有效地处理。

治疗方法介绍

刘女士的情况需首先采取保守疗法以备孕,随后将进行手术切除并配合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同时,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也是治疗疤痕疙瘩的常见手段。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医生将依据具体情况挑选适宜的治疗方案。

部分患者或许会对治疗的安全性与成效产生疑虑。实际上,只要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状况、疤痕尺寸等因素,挑选适宜的治疗方法。此外,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亦需遵循医嘱,例如遵照医方指导正确用药。

打耳洞风险多

在临床实践中,美容手术引发的疤痕疙瘩多出现在耳垂区域。普遍观点认为,打耳洞仅是微不足道的微创手术,然而实际上,这一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进行耳洞手术时,必须确保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且所用器械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推荐使用一次性针头。

若忽视相关注意事项,伤口可能遭受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进而引发持续感染,并最终形成疤痕。例如,街头一些非正规耳洞店可能存在消毒不彻底等问题。为了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公众应谨慎选择正规的耳洞服务提供者。

疤痕体质因素

熊斯颖医生强调,疤痕疙瘩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术后护理不慎导致感染,二是患者可能存在“疤痕体质”。判断依据包括痘痘留下的疤痕状况、美容术后皮肤是否发红等,但截至目前,尚无法对“疤痕体质”进行检测。

针对此类个体,美容手术中的侵入性操作需格外小心。对于担心自己可能属于“疤痕体质”的求美者,如何预防疤痕疙瘩成为一大疑问。因此,伤口的护理尤为重要,同时应尽量避免进行非必要的侵入性美容治疗。

你是否在美容过程中遭遇过未曾预料的负面经历?欢迎留言交流,同时期待您点赞并转发此文,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潜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