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位于棘洪滩街道东毛家庄社区的绿沃川草莓大棚吸引了众多目光,其内的首批草莓已经完全成熟。这一喜讯对草莓爱好者而言无疑是好消息,同时也为冬季的休闲采摘活动增添了亮点。在此,市民得以尽情享受悠闲时光,品尝到新鲜草莓的美味。
一走进大棚感受特色
踏入草莓温室,一股清新的果香迎面扑来。这里的草莓种植方式与众不同。与传统地下种植不同,这里的草莓生长在空中,悬挂于架子上。这些架子可根据需要调节高度,电机启动后,草莓会根据采摘者的意愿上下移动,这种设计让采摘变得充满乐趣,无需弯腰即可轻松享用。此举对行动不便或不愿弯腰的市民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寒冷的冬日,温室里温暖如春,鲜红的草莓悬于头顶,这种采摘体验实属难得。
东毛家庄社区采用的草莓种植方法并不仅是为了追求新奇。这种可调节的栽培架具备实用性。通过调整高度,可以精确调节光照。光照对草莓的生长至关重要。在工人进行日常操作,如修剪和检查草莓生长状况时,这种方式更为便捷。该模式既满足了游客的体验需求,又满足了草莓种植管理的需要,是一种既创新又实用的农业种植技术。
自动灌溉系统的奥秘
在大棚内部,每隔固定距离的栽培架上均安装有传感器。这些设备作为自动灌溉系统的先导,负责收集土壤基质的各项数据。凭借实时获取的这些信息,传感器能够智能地启动灌溉系统。通过此自动化灌溉方式,显著降低了人力和物力的消耗。
灌溉过程中,所有与土壤相关的参数均能被精确监测和实时反馈。土壤的含水量、养分状况等关键指标,若不适宜草莓生长,系统将迅速作出调整。因此,这些看似平凡的传感器在种植环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农业模式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生长状态,确保果实品质与产量。
超早熟技术让草莓提前登场
由于引入并应用了超早熟技术,冬季的首批草莓已进入采摘阶段。这项技术在寒冷的冬季使得草莓能够率先进入市场,把握市场先机。据悉,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香野草莓属于超早熟类型。该品种于11月底成熟并上市,满足了市民对新鲜草莓的需求。
农业领域对超早熟技术的研究具有探索价值。该技术能够缩短农业生产周期。农户因此可以在其他草莓尚未上市时销售,实现更高的售价。此外,采摘期从年初延续至次年五月,延长了销售时间,进而增加收益。这充分表明科技对农业种植的深远影响。
草莓品种多样采摘期长
东毛家庄社区绿沃川草莓大棚今年共培育了四种草莓品种。其中,香野草莓有8000株,雪里香草莓达3万株,甜宝草莓有2万株,白雪草莓则有3000株。目前,香野草莓已成熟。预计一周后,雪里香草莓的顶果将成熟。再过十天,甜宝草莓将大批量成熟。而白草莓则需再等约20天才能采摘。
多种类草莓及不同的成熟期使得采摘季节超过六个月。自12月起,市民便可在温室中采摘草莓,直至次年5月。这样的采摘时长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机会。在此期间,市民可根据草莓品种的成熟期来体验不同口味的草莓,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期待感,也增强了采摘体验的连贯性。
无土栽培背后的原理
这些草莓通过无土栽培技术培育,所谓的无土并非完全无土,而是以椰糠等材料混合成营养土。整个生产过程由电脑系统进行控制,灌溉和施肥均可实现自动化。李坤均负责人对此种无土栽培模式的智慧之处进行了详尽说明。电脑系统可精确控制浇水量和肥料用量,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无土栽培技术有效减少了土壤中病虫害等潜在问题,保障了草莓的健康生长。由此产生的草莓品质优良,符合健康标准。与传统的土壤种植相比,无土栽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尝试,它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较低,有助于节省更多土地资源以供其他用途。
草莓采摘背后的意义
民众纷纷前往草莓种植园体验采摘乐趣,这一现象并非单纯的娱乐方式。它凸显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进步方向。农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加收入来源。以该社区为例,过去仅限于种植草莓并销售,收入受限,但自从引入采摘活动,游客在购买草莓时还需支付门票等额外费用。
市民通过亲自采摘,对农产品生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此举有望增强他们对本地农产品的认识,并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购买新鲜本地农产品。此举对于促进本地农业繁荣和提升公众饮食健康具有积极作用。读者朋友们,您是否也想尝试这种独特的草莓采摘活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并请点赞及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