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济南站与大明湖站之间传来喜讯,胶济三线特大桥主体工程已圆满竣工。这一成果意义重大,不仅展现了工程建设的重大突破,还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济南铁路交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大桥基本概况
济胶三线特大桥全长861.96米。在义合北街,该桥设有连续梁,全长113.2米,由31个节块构成。桥梁顶部宽度为7.3米,底部宽度为4.4米。连续梁浇筑总量为888.15立方米。这些数据和规模充分体现了工程的宏大。另外,工程中还包括一处特殊施工区域,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城市主干道交汇处的义合北街上方。
该特大桥在技术层面遭遇了众多挑战。其结构平面位于半径达350米的圆弧之上。在11号主墩周边,桥面出现了两个显著的坡度变化点,分别为17.9‰和-12.5‰。这两个坡度变化点使得施工难度显著增加。
项目施工难度高
工程难度极大。该区域为多个重要区域交汇的交通节点。项目遭遇众多难题,施工难度高、安全隐患多、环保要求严格。施工期间,对周边道路的交通管理和引导产生重大压力。鉴于地理位置的敏感性,施工过程中的任何疏忽都可能对城市交通和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该工程对安全防护设定了极高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保障人员安全,并防止施工活动导致周边安全风险。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将对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市民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造成诸多不便。
采取的预防措施
为降低对周边道路和车辆可能造成的干扰,项目团队提前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工作。首先,他们对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估,随后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安全预防措施和应对办法。
智能张拉压浆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特点在于能够自动调整加载的节奏、暂停的具体位置以及承载的时间。此外,该技术还能精确测量并实时校验伸长量,从而保障连续梁张拉作业的精确度。这种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工程项目的进展速度。
人员安全保障
施工过程中,对人员安全的重视从未间断。考虑到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存在众多干扰因素,项目部决定采取挂篮封闭防护措施。为此,在挂篮外围设置了安全防护网,此举有效降低了施工材料与杂物坠落的风险。
梁顶与施工平台间配备了专用梯道,便于施工人员上下移动。该梯道设计考虑了施工人员快速疏散的需求。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旨在为施工人员提供在复杂高风险作业环境下的安全保障。
工程意义重大
该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这将大大降低济南站与大明湖站之间的运输压力。目前,这两站之间的运输压力较为突出。工程完工后,预计将有效减轻这一压力。
该措施显著提高了两地间的交流与网络运输的机动性。这一举措有助于整合区域交通资源,从而提升整体运输效率。同时,显著加强了济南铁路枢纽的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此外,也为构建快速客运线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项目竣工将促进济南都市圈快速客运网络的建立。目前,济南都市圈的交通发展具备显著潜力,该计划被视为推动这一进程的核心动力。
构建胶济客专、济青高铁、济郑高铁、京沪铁路沿线城市群与中原及西部地区城市群间的快速客运网络。该措施旨在增强区域间的连接性,促进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动。此外,也有助于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各位读者,您们觉得这项交通设施工程何时能在日常出行中明显见效?我们热切盼望您们的踊跃参与,欢迎留下评论、给予点赞以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