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代,可持续发展备受重视,公众高度关注化工园区能否实现生态与产业的同步推进。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化工园区,已成功实现工业与生态的和谐共生,这一成就尤为突出,成为一大显著亮点。
绿色化工园区现状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进入冬季,空气中不再弥漫刺鼻的异味,绿色植被与现代化的工厂形成了一幅相得益彰的景象。这种和谐的景象并非偶然。经过多年的整治与改进,园区如今呈现出如此面貌。环保意识的普及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阶段,生态保护得到了高度重视,从道路设计到园区布局,都严格避免了环境损害。
相关部门,包括生态环境局,在执行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监管和指导作用。他们积极倡导环保生产理念,高度重视能源节约与减排措施,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的认识。
企业治污困境
在污染治理领域,企业面临诸多难题。李玉峰指出,建设独立的、高标准污染处理设施成本高昂,多数企业无力承担,尤其是资金短缺的小型企业,资金缺口可能超过百万。再者,简易的治理设施难以保证排放稳定达标。这一状况导致众多企业陷入困境,治理成本过高可能造成亏损,而放弃治理则可能随时面临停产风险。
此类现象在化工园区并非个别,许多化工企业的园区同样面临类似的困境。此问题已演变为制约化工领域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污水处理厂建设与升级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十年前投入3.68亿元建设了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该厂具备每日处理5万吨工业废水的功能,体现了园区发展的前瞻性。到了2022年,该厂获得4亿元资金用于升级改造,处理能力提升至每日7.5万吨。这一举措是为了应对园区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和废水产量持续增长的现实情况。
企业每日排放的废水通过管道被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在那里接受集中处理。该厂内的设备运行井然有序,这种有序状态主要归功于其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无论是人员安排还是设备维护,都有一套严谨的制度来确保其顺利进行。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园区内每日排放的工业废水数量约为六万吨,其成分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为此,污水处理厂采取了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关键步骤。预处理步骤旨在降低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在生化处理阶段,微生物在组合池中发挥核心作用,它们能够有效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采用两级臭氧曝气和活性炭吸附技术,污水得到深度处理,满足排放要求。该工艺设计源于严格的科学研究和多次实验,成功解决了工业废水处理的复杂性。
污水的再利用
化工园区处理过的废水得到有效利用。其中,多数废水用于城市绿化和农田灌溉。东营港污水处理厂南边的人工湿地风光旖旎。湿地中,鸟儿悠然自得,水生植物生机勃勃。此人工湿地净化项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采用潜流湿地技术,对达标后的尾水进行深度降解和净化处理。
去除关键污染物后,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平。随后,这些水被排放至地表流人工湿地。该湿地最终为园区河道和景观水系提供了生态补水。这种循环利用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中水回用项目
东营港开发区正在积极推动“污水截流,中水100%回用”计划的落实。该计划中,位于污水处理厂东侧的中水回用项目已获得批准。此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3亿元。项目每日处理中水量为4万吨,并产出2万吨的除盐水。项目采用了沉淀、过滤、超滤、三级反渗透及电除盐等先进技术。
该项目中水回收利用的收费标准为每吨12元,这一价格低于园区内企业用于工业生产的水费2.42元/吨。假设企业全年运行330天,日均用水量达到3000吨,则每年可节省成本超过240万元。这一措施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众多读者,对于这类化工园区的成长路径,您觉得是否适合其他区域借鉴?我们热切期待您的见解、点赞以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