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首列铁路快通模式中欧班列成功开行,厦门海关创新实践确保快速通关  第1张

当前,全球化进程紧密,物流运输效率对企业至关重要。昨晚,厦门国际物流港监管区发生了一起颇具意义的事件,一列满载日用品的列车驶向欧洲,标志着启程。这列车不仅运送了商品,还寄托了企业的期望,并体现了海关创新监管方式所带来的便利。

厦门海关创新监管助力企业出口

企业出口时普遍期望加速通关流程。厦门一家企业正面临此类迫切需求,其需紧急出口大量日用品至欧洲。货物交付期限紧迫。厦门海关得知情况后迅速响应,促成平台与企业沟通。海关还针对货物特性设立了“日用品专列”,实施“铁路快通”申报方式,对企业极为关键。因此,货物在厦门口岸实现快速通关。这种快速通关效果显著,实际可为企业节省大量时间,整体通关速度比以往至少提高一天至两天。

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时间成本极为重要。提前一天送达货物,企业可能赢得更多订单或提升商业信誉。厦门海关的此类措施,实际上是在为企业提供安全保障,这对当地经济的稳健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铁路快通模式如何运作

过去,将货物通过中欧班列从厦门运往满洲里方向,流程颇为复杂。企业在两地需分别办理转关手续,这一过程常导致信息传递延误,货物在口岸积压或换装困难。然而,厦门海关现行的“铁路快通”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企业只需在厦门口岸申报“铁路快通”,即可享受便捷通道。货物抵达目的地口岸后,仅需简单铁路换装作业即可出境,大幅简化了流程,消除了诸多潜在障碍。以此次日用品货物为例,整个操作流程简便且流畅。

福建省首列整列意义重大

福建省内首次采用整列“铁路快通”模式,运送了55大柜日用品的班列。这一举措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新的探索与起点。它将为众多出口需求企业树立榜样,积累宝贵经验。此模式若被证明可行且高效,将增强企业通过中欧班列出口的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吸引更多企业来厦门拓展业务。对福建对外贸易而言,这一事件的示范作用有望推动区域贸易量增长。

海关人员深入介绍新模式

张君捷,海沧海关物流监管二科副科长,对新型模式进行了详尽阐释。他指出了旧模式存在的不足,指出两种手续办理地点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新的模式下,厦门口岸可一站式完成申报和验放,有效避免了货物积压和换装难题。此举不仅提升了海关的工作效率,还降低了企业的人力、物力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这一变革对大中小企业均有益处。

今年厦门海关改革成果

自今年起,厦门海关持续推动铁路快速通关改革。在本次事件中,其作用显著,且综合数据显现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辅导企业办理“铁路快速通关”业务66次,实现区域内3家班列运营企业申报的全覆盖。这些数据反映了厦门海关在改革创新、提高贸易便捷性方面的坚定决心与实际成果。持续的改革举措有助于改善当地商业环境,吸引更多企业选择厦门作为货物出口的重要中转或起点。

期待更多贸易便利举措

厦门海关的“铁路快通”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公众普遍期待更多创新措施。随着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企业将面临更多新挑战。厦门海关是否有计划进一步创新或优化“铁路快通”模式?我们期望更多企业从中获益。同时,欢迎广大读者发表观点,如有建设性建议或想法,可在评论区留言。若您认为文章有价值,请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