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厦门海关推出新举措,受到广泛关注。在处理外来宠物入境问题上,该海关实现了显著成效。这一成就与一款智能检测设备紧密相连。
智能异宠活体检测仪的首次报警
厦门邮局海关邮件监管区域出现一事件。一台智能活体动物检测设备红灯闪烁,同时发出语音警报。该区域为海关邮件监管繁忙地带,任何异常信号都可能指示新情况。警报提示可能存在违规物品,随着分拣线自动提升,一个标为“玩具”的邮包出现疑点。此情况显示海关监管工作如同精细的筛网,不容忽视任何可疑环节。此检测设备成为识别违规活体动物的强力辅助工具。
该事件并非孤立,鉴于当前“特殊宠物”市场正趋热,其中潜藏着非法入境的风险。消费者试图以非法手段获取心仪宠物,这给海关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查获的违规异宠情况
经开箱检查后,海关官员在包裹中查获了异常物品。这些物品包括4只飞蹼守宫和26只黄粉虫。飞蹼守宫属于非本地物种,其存在可能引发生物入侵的隐患。若外来物种进入本地生态系统,可能扰乱现有生态平衡,威胁本土物种的生存环境。我国某些地区已有此类案例,如某些外来植物过度生长,导致本地植物数量减少。
查获的这些特殊宠物背景各异,其中一些消费者企图通过跨国携带或邮寄实现个人愿望,而查获的动物多为小型昆虫和爬行动物,这一现象也提升了海关在检测和识别过程中的挑战。
检测仪研发的背景
刘闽,厦门邮局海关邮快件审像科科长,对“异宠”市场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有着切身体会。他指出,这一市场的发展给海关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CT机图像识别技术方面,面对活体动物,尤其是体型较小的昆虫和爬行动物时,其识别能力存在不足。对于海关而言,既要确保通关效率,又要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二者难以兼顾。这情形就像在驾驶中既要加速又要减速,很难找到平衡点。
青岛海关采取积极措施。首先,他们组建了专家团队,其次,广泛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对五种动物的生命体征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致力于模型的验证,这是一项极为严谨和细致的任务。此外,他们还与地方科研机构携手开展研发攻关。这项工作非单一部门之力所能及,必须依靠各方的紧密协作。
研发数据与过程艰辛
研发周期长达16个月,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数据。研发团队执行了大规模的实际测试,对22196件入境邮件进行了检测,对331种内寄物品进行了核实,并搜集了超过500张内寄物品的照片。对于识别环节中频繁出现的误报问题,团队撰写了18份数据分析报告及改进建议,展现了项目在数据支撑方面的庞大规模,凸显了工作的严谨态度。
研发过程对于研发人员而言充满挑战,16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需不断试验与修正,面临诸多困难。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如同攀登峻岭,每一步都伴随着重重考验。
检测仪上线后的成果
今年六月份,厦门邮局海关引入了智能异宠活体检测仪。短短五个月内,该设备已显示出显著效果。海关通过该设备共查获17批活体动物,总计743只。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批次增长了142.86%,数量增长了188.42%。涉及的活体动物种类达8种,包括中华弧纹螳、飞蹼守宫、疑仿硕蠊等,其中两种为外来物种。检测仪的检出率相较于人工查验提升了近90倍,这对海关的查获率和监管效能有着显著提升。
其他海关同样从中获益。自厦门、福州、长沙等地海关开始应用该设备,共计查获中华弧纹螳、飞蹼守宫等活体动物28批次。此举显著提升了非贸易口岸在查获“异宠”等活体动物方面的能力。这一成就,在海关监管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检测仪的意义与前景
该动物生命体征检测技术在海关查验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系全球首次应用,且其设备亦为全国首例。厦门海关在项目推进中,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明确行业背景、应用需求和前景。项目首先明确了方向,随后逐步深入,确保了项目的稳健发展。此举有效保障了智能异宠活体检测仪在口岸动植物检疫监管领域的应用效果。
读者朋友们,关于特殊宠物市场及海关的监管措施,您有何高见?期待在评论区与您交流互动,同时,也欢迎您为文章点赞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