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期,相较去年同期,呼吸道传染病的就诊人数有所减少,这一变化值得关注。同时,在这个季节,家长们普遍面临着如何给孩子就医以及如何进行有效防护的困扰。

今年与去年呼吸道疾病就诊量对比

今年,呼吸道传染病的就诊人数相比去年有所减少。这一变化可能由多方面因素导致。首先,公众的卫生意识有所增强,例如外出时佩戴口罩、勤洗手等行为减少了感染的风险。其次,疫苗接种的普及也可能起到了作用。据不完全数据,某些地区的疫苗接种率较前年有所提升,这或许对降低发病率起到了作用。然而,不同地区的情况各异,城市与农村在医疗资源和人口密度等方面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结果。

尽管就诊人数有所减少,但患者数量依然众多,这一现象显示出在冬季,对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孩子病情至何种程度需就医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孩子病情加重?专家揭秘就诊误区与防护要点  第1张

儿童患病后,许多家长依据过往经验自行在家处理,导致病情延误。一旦孩子表现出精神不振、呼吸急促或咳嗽持续不缓解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比如,有些孩子咳嗽频繁,或呼吸频率异常高于常人,这些可能是病情恶化的征兆。

若儿童同时表现出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并伴有呼吸道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以防病情延误。

就医时家长与孩子的防护要点

患儿及家长在就诊时未佩戴防护口罩,这一行为极具风险。医院环境中存在众多病原体,不戴口罩极易引发交叉或叠加感染。研究数据显示,医院内因未佩戴口罩而导致的交叉感染概率已达到一定水平。

进入医院时,家长需确保孩子佩戴口罩并保持手部清洁。医院内的公共物品可能潜藏病原体,故应避免孩子任意接触,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吸入性药物使用应注意什么

在呼吸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广泛采用吸入性药物,如雾化治疗等。然而,部分家长在应用这些药物时存在不当方法。他们可能未严格遵循说明书指导,这可能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以干粉吸入剂为例,一些家长未能确保孩子进行深呼吸,或者吸药后未能保持屏气状态。

家长需详尽阅读药品使用说明,或向医生、药师咨询。据部分医院调查,存在一定比例的家长在吸入药物使用上存在错误。准确掌握药物使用方式对于儿童疾病的治疗极为关键。

婴幼儿需警惕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病例正呈现波动性增长。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导致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毛细支气管炎的关键病原。在2岁以下儿童中,感染风险较高,且可能引发严重病情。

婴幼儿一旦感染,通常会出现发热和咳嗽等主要症状,这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喘憋性肺炎等疾病。对于婴幼儿,喘息症状往往较为突出。相比之下,成人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时,症状可能并不显著,但仍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儿童。

孩子不发烧却患肺炎的可能原因

目前,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病例增多,许多儿童即便没有高烧和剧烈咳嗽,也可能患上肺炎。这种由支原体引起的感冒,其初期症状与病毒感染相仿,比如嗓子不适和轻微咳嗽。在学龄儿童中,这种症状可能表现为干咳。

家长需注意,若孩子咳嗽症状持续恶化且频次提升,应立即带其就医。发烧并非肺炎的必然症状,故即便孩子未出现发热,亦不可掉以轻心。

家长们,关于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您有哪些实用的防护方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心得,同时,请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以便更多家长获取这些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