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翔,一位从普通技术工作者成长为肩负重任的项目负责人,三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始终洋溢着奋斗与奉献的精神。他犹如一颗螺丝钉,在每个岗位上都坚定地坚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敬业精神,无疑是值得关注和学习的典范。

工作起点与家庭渊源

30多年尽职尽责!矿二代付翔勇当移山者,要改变240万吨矸石山命运  第1张

付翔,出身于矿工家庭,人称“矿二代”。其父母因响应“三线建设”号召,迁至六枝定居。1990年,付翔自贵州工学院矿山机械专业毕业后,被分配至原六枝矿务局总机厂。家庭背景赋予了他对煤矿事业的深厚情感。自幼接受严格家教,这为他日后秉持敬业奉献精神奠定了思想基础。随后,他所在的厂更名为“贵州宏狮煤机制造有限公司”,这也成为了他展示技术才能的起点。

在贵州宏狮煤机制造有限公司任职期间,他身上所体现的家庭品格持续闪耀。他展现出超越常人的责任感,面对每一项技术挑战,他都如同对待自家事务般严谨而执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也为他在公司技术研发领域不断前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宏狮煤机制造有限公司中的技术贡献

付翔在贵州宏狮煤机制造有限公司担任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头羊”。据数据统计,他的表现堪称卓越。他主持及参与了12项省、市、区科研项目,并拥有7项授权专利技术。在2020至2022年间,他成功转化了18项科技成果。这些成就不仅是一串数字,更是他技术能力和对企业贡献的生动体现。

他的技术成就远超个人研发成果。在任职期间,他促进了团队的整体进步。他对同事丁红平给予了显著的帮助,使得丁红平得以在付翔的技术辅导下迅速融入并胜任技术岗位。他所培养的技术人才队伍,已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岗位转换迎来新挑战

30多年尽职尽责!矿二代付翔勇当移山者,要改变240万吨矸石山命运  第2张

去年八月,付翔的职业轨迹发生了显著变化。他自贵州宏狮煤机制造有限公司转调至六枝工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运销分公司。他肩负起化处矸石山综合利用项目的管理职责。这一职位变动对他而言,既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挑战。由于涉及的是全新的工作领域,他面临诸多待解的新问题。

针对新项目与岗位,他需迅速融入新环境及团队。起初,他或许需重新整理并学习大量资料。他需深入了解化处矸石山综合利用项目各环节的信息。同时,他亦需与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化处矸石山面临的问题

化处矸石山问题相当严峻。该煤矿自1970年建立,1974年开始运营,矸石山累积总重量约240万吨。矸石山中的重金属含量异常,引发了诸多问题。这些矸石山不仅污染了周边土地和环境,还可能触发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这一状况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构成威胁,若不妥善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成长与社会责任,还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紧密相关。付翔深刻认识到自己承担的重任,迫切需要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化处矸石山项目解决方案

项目负责人付翔对矸石山综合利用项目的问题制定了明确的解决方案。他倡导“变废为宝,充分利用”的原则。具体操作中,项目采用封闭式分选与分装系统,将煤炭与矸石分离,分别进行热能和物质再利用,以及矸石转化为建材产品。此举不仅有效利用了原煤矸石废弃物,实现了煤矿工业废物的资源化,而且创新性地解决了矸石山问题,同时为企业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

长远视角下,该方案具有重大意义。它旨在永久消除煤矸堆场对周边环境的持续污染,同时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此方案有望使周边环境实现青山绿水的愿景,完全契合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此方案的多重效益彰显了付翔在项目规划领域的卓越智慧。

项目当下进度与前景展望

目前,化处矸石山综合利用项目正在进行周边地形的勘探工作,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此举旨在为后续的场地平整和厂房建设奠定基础。根据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富矿精开”战略部署,该项目对矸石山的综合利用完全符合相关要求。这一事实亦反映出付翔负责的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当前,我们不禁对后续项目进展中付翔可能遭遇的困难产生疑问。期待各位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此外,也诚挚邀请您为本文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