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工程第一合同段发生重大进展。多辆运输车辆将磷石膏基层混合料倾倒入车斗,经过搅拌后,材料均匀铺设在路基之上。此次试验路段的磷石膏底基层摊铺工作圆满完成,该事件迅速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这一成果标志着磷石膏在湖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应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磷石膏的来源与难题
磷石膏,作为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的酸性固态废料,在全球范围内,其综合利用率长期面临重大挑战。以湖北联投黄麦岭控股集团旗下的黄麦岭磷化工公司为例,其库存已累积至约2200万吨,这一巨大数字背后,凸显了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的紧迫性。湖北省内众多具有环保和创新理念的企业,正积极探索磷石膏的合理利用途径和转型方向。
企业不仅需要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益,而且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并遵守环保法规。在全球绿色发展的趋势下,重新评估资源价值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企业必须重视对传统废弃物的再利用和价值挖掘。
黄麦岭公司的转变
黄麦岭磷化工公司正踏上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征程,将磷石膏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提升至至关重要的位置。公司正针对磷石膏的特性,积极挖掘其在各领域的新应用。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国家对环保的持续关注、市场竞争对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等多重因素。对于黄麦岭公司来说,若继续沿用传统模式,仅关注磷资源的开发而忽略磷石膏这一废弃物的处理,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必将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资源现状和市场压力,该公司积极研究磷石膏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力求打破磷石膏综合利用的瓶颈。员工们踊跃参与各类试验研究,并在资金投入上全力以赴。同时,公司对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改造,以优化磷石膏的处理过程。
多方协作研发新技术
湖北交投集团及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多家单位共同支持下,黄麦岭控股集团与联投湖北路桥达成合作。各单位紧密合作,各自发挥资源、技术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经过多次试验研究,他们成功研发出一种新技术,该技术可实现磷石膏大掺量在水泥稳定基层中的应用。这一成果汇聚了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多家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巨额投入。
这项新技术具备显著价值,它通过精确的施工配比,将磷石膏破碎、计量,并加入水泥与固化剂,经二次搅拌后,可作为道路基层材料,取代传统的稳定碎石。此技术为磷石膏的大规模应用开辟了途径,并在道路建筑材料领域带来了创新思维。
试验路段成功的意义
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工程的首个合同段试验路段成功铺设了磷石膏底基层,这一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此举不仅表明磷石膏在高等级公路上的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而且为该技术的后续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湖北路桥集团技术研发中心主管林康指出,以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为例,每公里即可消耗磷石膏达两万吨。
数据显示,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大规模采用磷石膏,其处理需求量将十分巨大。此举不仅可有效减少磷石膏库存,缓解企业长期面临的问题以及环境影响,而且还能在道路施工中减少传统碎石和水泥的使用,进而降低建设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对道路基层的改善
使用90%高比例的磷石膏混合材料,显著提升了道路基层的品质。相较于传统的以水泥和碎石为稳定材料,这种混合料展现出更佳的抗冻融性能和耐水性。在地质条件复杂且气候多变的区域,道路因材料无法抵御水分侵蚀或冰冻天气的破坏而频繁出现损坏,导致维修费用高昂。磷石膏混合料所具备的这一特性,有效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若在后续的道路建设中普遍采用,这一做法将显著减少道路修复等后期所需的大量资金和资源,同时亦能降低道路维修引发的交通拥堵等社会不良影响。
大悟的磷石膏相关转型发展
大悟市在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领域持续引领行业向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发展模式转变。截至当前,黄麦岭公司投入了6000万元资金,建设了一座年产30万吨磷石膏无害化综合利用项目,并已投入生产,包括建筑石膏、自流平砂浆以及抹灰石膏等多种产品。此外,公司今年还投资了1.4亿元用于建设并投产了电池级磷酸一铵装置项目,这进一步展示了大悟在磷化工企业转型道路上的多元化探索。
湖北聚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在阳平镇设立磷石膏科技产业园,项目包括4条生产线,具备每年处理100万吨磷石膏的能力。该产业园的建设推动了传统产业向绿色、数字化、高质量方向发展,积极探索磷化工、精细化工、节能环保及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路径。项目旨在构建一个完整的高精度、尖端磷化工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磷石膏在道路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何时能够实现全面普及,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我们诚挚邀请各位读者参与讨论,并期待您的评论、点赞及分享,以促进本文内容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