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马耳他中学生们经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动。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刻理解成为此次活动的显著特点。这一活动不仅推广了中华文化,还进一步激发了马耳他师生对中国的向往之情。

马耳他学生参观孔子图片展后向往中国之旅,背后有何魔力?  第1张

图片展备受喜爱

11月22日,马耳他戈尔米成功举办了以“永恒的孔子”为主题的图片展览。展览内容丰富,分为孔子生平与思想、日常生活与娱乐、世界影响三大板块。当地学生对此活动表现出极大兴趣,积极参与。参观者斯特凡诺·加洛表示,他对此次展览印象深刻,认为这为认识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别具一格的窗口。通过此次展览,他不仅获得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列举出中国的生肖动物名称。

马耳他的学生们将首次体验这种图片展览。在此之前,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层面。此次展览通过图片这一直观媒介,使他们得以深入探索孔子思想、古代生活等多层次的中国文化内涵。

丰富的展品展出

当天活动现场,除了引人入胜的图片展览,还呈现了众多引人瞩目的文化艺术品。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展出了后母戊鼎的复制品、各式中国瓷器、十二生肖剪纸作品以及小巧的熊猫屏风。这些展品均散发着浓厚的中国风情。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精美的十二生肖剪纸作品,通过其独特的民俗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的生肖文化。这些展品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使他们得以近距离地触摸到中国文化的实体,进而对中国文化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体验,而非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或主观臆想的层面上。

马耳他学生参观孔子图片展后向往中国之旅,背后有何魔力?  第2张

互动活动气氛热烈

展览期间,特别安排了有关中国的问答互动环节。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正确回答问题,即可赢得如中国结、印有中国名胜古迹的冰箱贴等精美礼品。在此活动中,马克西姆·安东琴科同学凭借对乐山大佛图片的识别,成功获得了一枚中国结,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此次互动活动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情绪高涨和参与热情。这种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印象。在领取奖品的过程中,学生们对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

对学生影响深远

众多学生在活动中收获颇丰。马克西姆·安东琴科指出,活动使他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斯特凡诺·加洛也表示,此次经历激发了他对中国实地探访的强烈愿望。学生们通过此次活动显著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向往。

他们起初或许只是略有耳闻,如今却已对孔子思想有了深入理解,并沉浸于各种文化艺术品的鉴赏之中,这种转变显著。这一过程对他们今后学习中国文化,尤其在多元文化的马耳他推广中国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积极评价

此次活动中,教师们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丽塔·米卡莱夫指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中国文化的珍贵机会,同时她也从中获益良多。玛丽亚·苏丹娜同样表示欣慰,她观察到学生对中华文化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均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文化至关重要。

马耳他学生参观孔子图片展后向往中国之旅,背后有何魔力?  第3张

教育界人士普遍认同文化交流在教育领域中的关键作用。尤其在马耳他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国家,此类活动使学生得以与异国文化进行实质性接触,从而有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并促进了全球意识的培育。

文化交流新展望

学校副校长克莱尔·扎赫拉对未来的文化交流活动抱有期待。在活动期间,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袁媛向学校图书馆捐赠了包括马耳他语版《论语》和英文版《马耳他人眼中的中国》在内的多本图书。这些捐赠将为学生深入学习中国文化提供宝贵资源。

文化交流的互动为双方未来合作的深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关于马耳他学生是否能在未来更深入地学习中国文化,并推动马耳他与中国在更多领域的交流合作,这一问题的答案无疑是充满希望的。同时,我们也期待读者们能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对这一文化交流活动表示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