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气象台发布最新预报,指出11月25日至26日,辽宁地区将迎来今年冬季的首场大规模雨雪天气。此次天气过程将伴随强寒潮及风力增强。这一气象变化将对民众日常生活及各行各业的生产运营带来显著影响。因此,公众和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根据现有数据,此次天气状况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差异
辽宁省西北部和东部地区遭遇了大雪乃至暴雪,积雪厚度在5至15毫米之间;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出现小到中雪,积雪厚度多在1至5毫米。积雪深度普遍在3至10厘米之间。不同区域的降雪量和积雪厚度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各地天气状况各异。因此,各地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考虑到各地区积雪和降雪情况不同,应对策略也应因地制宜。
雨雪转换时间
自25日14时起,我省天气将逐步从雨转为雪。西部地区预计在14至17时之间开始降雪,中部地区则将在18至22时迎来这一天气变化,而其他地区则可能从25日23时起至26日2时经历这一过程。这一转换时间点的精确性,使得各地能够准确预知恶劣天气的具体到来时间,从而能够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对于交通部门而言,这有助于提前安排道路清障等应急工作。时间的精确性显著提升了各地应对天气变化的效率。
气温大幅下降
全省范围内,受雨雪天气影响,气温普遍降幅达12至18摄氏度。27日清晨,气温降至最低点,抚顺、本溪和宽甸地区的最低气温介于-20至-17摄氏度。山区部分地区的气温更是降至-24至-21摄氏度。气温的显著下降,促使民众及时增加衣物,加强保暖,以防冻伤。同时,农业部门需采取措施保护农作物免受冻害,并需特别关注因气温骤降可能引发的结冰风险。
气象灾害中高风险区域及影响
11月25日至27日,我省部分地区经历了暴雪、雨雪、寒潮和大风等自然灾害,风险等级较高。在此期间,道路可能因湿滑、结冰或积雪而引发交通拥堵或事故。特殊建筑可能因湿雪加重的影响而遭受损害。电力和通讯设施面临短路和断线的风险。海上航运由于风力强劲,存在安全隐患。各行各业均需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工作。
各行业防御措施
交通疏导管理亟需强化;建筑物应提前进行加固,积雪需及时清除;电力及通讯设备应定期检查并加固;海上航运船只需高度重视航行与作业安全,并提前做好码头预防措施。各相关部门需各尽其责,齐心协力,以最大程度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害。
在众多民众频繁遭遇气象灾害预警的背景下,我国是否已经建立了一套应对的应急预案?我们诚挚地呼吁社会各界积极传播这一信息,携手提高防灾减灾的警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