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管理的潍坊港,因其成为全国首个实现“零碳”的港口而备受瞩目。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人们对新型发展模式的广泛讨论,而且充分展示了在追求这一目标过程中所投入的艰辛努力及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提出“零碳港口”设想
潍坊市,地处山东省,历来以其独有的资源优势著称。在国家大力倡导可再生能源的背景下,潍坊港着手研究向“零碳港口”转变的可行性。进入2023年,潍坊港率先提出打造“零碳港口”的宏伟规划,这一行动不仅满足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彰显了其对发展战略的周密思考。此举标志着潍坊港绿色转型的起点,向其他港口展示了绿色发展的光明前景。展望未来,潍坊港的发展任务还包括为其他港口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港口城市潍坊在提出相关构想之后,并未局限于规划阶段,反而积极寻求合适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以此为基石,该市正努力追求“零碳”这一远大目标。
项目建设困难重重
潍坊港东作业区部署了分散式风电项目。该项目计划部署四台风机,并敷设长达17.6公里的集电线路,同时还将建设两座10千伏的升压站。不过,项目的推进并非易事。首先,建设范围宽广,其次,项目的时间安排极为紧张。再者,潍坊港区地形相对低洼,风机基础与海岸线的最小距离仅有10米。鉴于项目位于海岸线附近,施工期间存在海水倒灌的风险,这无疑加大了施工难度。
地形条件不仅对施工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而且可能对施工设备和材料的安全存放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多方面的不利情况下,工程团队迫切需要制定一套全新的施工方案,以有效应对一系列连续出现的挑战。
克服地势难题施工
该工程位于地势险峻的区域,施工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挑战。尽管如此,项目组凭借高超的智慧,巧妙地使用了小型设备,并与之结合人工操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在大型机械难以进入的狭窄空间,小型机械与人工协作,发挥出显著的功效。为了减少在危险地带的工作时长,团队精心策划了材料的外部加工。另外,在手续办理环节,团队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迅速完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估、安全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各项手续,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开工与建设。
这些措施对传统的施工方法提出了挑战。工程团队必须同时应对多项任务,以确保施工从初期到审批各个阶段都能高效运转。
应对极端天气影响
潍坊港施工区域近期遭遇了多发的恶劣天气,其中频繁的雨雾和强烈的风力成为常态。项目部秉持“保持目标、加速推进”的原则。针对季节性极端气候变化,项目团队及时调整施工策略。例如,在冬季风力增强时,暂停高空作业;在雨雾天气期间,强化设备防雨防潮措施,并组织室内作业。经过克服一系列施工难题,项目团队按照预定计划,于2023年7月1日顺利开启了建设进程。
项目团队在遭遇恶劣天气的挑战中,展现出了卓越的适应与调整能力,从而确保了工程项目的关键部分能够按预定时间顺利推进。
风电机组建设成功
自2023年9月29日桩基施工取得胜利,至12月4日四台风机基础浇筑全部完成,随后在2024年3月6日所有风电机组吊装作业圆满结束。风电项目各阶段均凝结了建设者的辛勤付出。他们成功克服了先前提到的诸多困难,确保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按时高效地完成了任务,并刷新了建设新纪录。在此过程中,既保障了施工安全,又确保了工程质量,为后续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团队遭遇了何某一具体难题,探讨其协调解决的具体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该问题内部的诸多细节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实现并网发电成功
风电机组吊装作业的完成标志着该项目的启动阶段,然而,实现并网发电才是项目的最终目标。考虑到项目的地理位置和电网运营区域,港口风力发电项目必须接入国网潍坊公司。尽管双方均为首次参与此类项目,但项目组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2024年6月24日,项目获得了接入系统方案的批复;7月10日,获得了调度命名的批准;9月25日,顺利通过了电网公司的并网验收;9月30日,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了并网调试。
尽管进展有序,但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挑战。9月30日下午,在并网调试的关键节点,2号风机因发电机断路器故障未能启动。团队成员并未放弃,持续排查后成功解决了问题。最终,4台风机恢复了正常运行,并网发电任务得以圆满完成。
2024年10月15日,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向渤海湾港潍坊港授予了《碳中和评价证书》。这一成就意味着潍坊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碳中和”目标,被誉为全国首个“零碳港口”。这一成就能否促使其他港口迅速跟进?我们期待读者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并期待您的宝贵反馈。同时,我们诚挚邀请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广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