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张溪镇东湖村南山塝的荒山,曾鲜有人问津,如今却蜕变为绵延的绿色海洋。这一显著变化,不仅见证了新型农业的蓬勃兴起,更讲述了一个助力农户增收的生动故事。

昔日荒山今成果林

此处曾是一片荒凉的山丘,毫无生命迹象。然而,短短数年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东至县张溪镇东湖村南山塝的山巅俯瞰,眼前展现的是一片茂盛的果树林。三四月份,洁白的梨花与金黄的油菜花交织成一幅绚烂的画卷,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这一变迁充分展示了土地资源的创新利用和高效管理。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东至县发展特色农业决策的有力证明。

东至县致力于深挖土地潜力,于荒山之中发现了成长契机。当地政府不懈寻求将荒山变为收益的途径,实践证明,特色农业已成为一条成效显著的途径。

外来理念带来启发

从荒芜荒山到绚烂花海,东至县这个家庭农场如何实现华丽蜕变?  第1张

陈贵忠,东至县忠英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原籍贵州省镇宁县六马镇。他目睹了家乡蜂糖李种植在短短十几年内给当地带来的显著变化。身为东至女婿,陈贵忠萌生了将蜂糖李引入东至的念头。2020年,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在张溪镇东湖村、历山村以及尧渡镇大庄村,承包了超过1000亩的闲置山地,开始了蜂糖李的试种工作。这一构想源自他对家乡发展模式的借鉴,他期望能在东至复制这份成功。

陈贵忠的行为获得了当地政府的积极响应。政府为其提供了包括土地政策优惠在内的多项便利。这反映出东至地区对引进外来理念与经验持开放态度,并正积极促进当地农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

蜂糖李试种成果初现

2023年,果树陆续结果,产量超过两万斤,口感极佳,这一成就令人鼓舞。陈贵忠借此契机,新增开垦了200亩土地,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同时,他也有意引领周边农户共同参与种植。忠英家庭农场采用了“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并组建了技术服务团队,设立了种苗基地。在2023年初,陈贵忠在张溪镇东湖村承租了100亩土地,用于建设育苗基地,预计年产量可达10万棵。

从荒芜荒山到绚烂花海,东至县这个家庭农场如何实现华丽蜕变?  第2张

数据显示,蜂糖李产业在东至地区已取得显著进展,标志着该产业发展的良好起点。这一成功的试种经验,为后续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同时也给周边农户带来了实现财富增长的期盼。

带动其他农户参与

众多农户被吸引参与其中。例如,张溪镇蓝水村的吴传强,在品尝了蜂糖李后,对其口感赞赏有加,并察觉到其市场潜力巨大。在掌握了种植技术等相关信息后,他承包了200亩山地,开始了种植工作。在整个选址、种植和管护过程中,他得到了陈贵忠的全程指导。目前,树苗生长状况良好。随着更多农户的加入,有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这种效应不仅体现在种植面积的增加上,还在于成功种植模式的广泛传播。随着参与农户的增多,当地的种植经验不断积累并日益丰富。

乡镇特色农业渐成规模

目前,东至县包括张溪镇、洋湖镇、东流镇和花园乡在内的多个乡镇,已广泛种植蜂糖李,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一股蜂糖李的热潮似乎正在该县各乡镇蔓延开来。值得注意的是,东至县不仅推广蜂糖李这一特色农业,从春季初至微凉时节,还种植了草莓、蓝莓、黄桃、翠冠梨等多种特色农作物。这种多元化的特色农业种植模式,有助于减少单一作物面临的市场风险。

东至县依据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实施了多样化的农作物种植策略。这一举措充分展示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优势。此举不仅丰富了农产品市场,还成功塑造了当地特色农业的知名品牌。

继续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东至县将致力于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四个一”工程,并增强对特色农业企业的支持。该县将通过提供土地、资金、技术及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支持,助力企业提升质量和效率。例如,企业可运用资金升级生产设备以增加产量,亦可借助技术提升作物品质。同时,当地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以扩大和增强特色产业规模。这一未来规划体现了东至县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坚定承诺。

东至县特色农业的发展备受关注,您是否对取得的成果抱有期待?若您持有此观点,不妨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