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能源安全对于国家至关重要。中国石化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再下一城,成功探明了通南巴气田天然气地质储量的大幅增长。这一成果在近期能源领域尤为引人注目,理应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
气田新成果
四川省巴中市川北地区的通南巴气田,经自然资源部审核,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为551.59亿立方米。这一新增储量使得气田累计探明储量达到1066亿立方米,成为四川盆地内又一千亿方级大气田。2023年的这一审定结果,标志着中国石化勘探领域取得的最新成就,对于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众多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该气田位于一特殊区域。其探明储量的提升成功,反映了中国石化在川北地区能源开发战略上的阶段性成就。
勘探难度大
通南巴气田的核心目标层为陆相须家河组的致密砂岩。该气田的埋藏深度介于3500米至5500米,这一深度本身就构成了勘探的挑战。气田的地质构造复杂,储层薄且岩性致密,这些因素均对勘探开发构成不利。该气田属于典型的深层至超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对其进行勘探与开发任务艰巨。
诸多挑战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勘探分公司的科研团队并未选择放弃。该地区独特的地质结构一直是勘探工作的难题,但他们成功研发出了应对之策。
科研的力量
勘探分公司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致密砂岩领域的研究与突破。他们创新提出的复杂构造环境下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与富集理论,对于该领域至关重要。此外,薄储层精确预测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技术成果精确定位了“双甜点”油气富集高产区,实现了对老层系的重要突破。这一突破的取得,离不开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大量资源的投入。
科学探索在理论与实践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就充分展示了科技在能源勘探开发领域所发挥的巨大促进作用。
提高单井产量
通南巴气田开发期间,遭遇了复杂构造区致密砂岩前期测试产量偏低、储量动用难度较大的挑战。攻关团队另辟蹊径,采纳了非常规策略。他们加速了工程工艺的迭代升级,致力于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的攻克。持续优化工程参数和施工流程,推动钻探技术不断进步。
持续的探索使得从大斜度井到水平井钻探技术日益完善。单井的日产量也在稳步增长,从最初的3万立方米逐渐上升至最高峰的30万立方米以上。这一变化充分证明了技术创新向实际生产力的成功转化。
巨大勘探潜力
王威,勘探分公司副总地质师,对此项成果表现出高度关注。他强调,随着通南巴气田地质储量的新增探明,川北须家河组的勘探潜力得到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对于后续勘探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
接下来的工作计划中,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与部署将持续得到强化。为了扩大通南巴气田的规模,必须在这一具有潜力的区域持续进行深入探索。这一过程犹如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的大门,门后蕴藏着待挖掘的宝贵资源。
中石化川盆成果
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的油气开发持续稳步推进。盆地内已建成多个知名气田。其中,普光气田和元坝气田的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此外,我国首个百亿立方米产能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以及首个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深层页岩气田——威荣页岩气田亦告建成。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已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接近3万亿立方米,2023年的年产量达到260亿立方米,累计天然气产量超过2000亿立方米。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中国石化在川盆地油气开发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未来可能会有哪些新的勘探开发举措?敬请期待评论区的讨论。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