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发布重要公告,宣布全球首艘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已成功出坞,此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出坞时间较原定计划提前了10天,且多项关键指标刷新了出坞完整性新纪录。这一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船舶制造业的显著进步。
出坞详情
20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沪东中华长兴岛西部厂区传来了好消息,全球最大的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的首制船已成功出坞。这一重要事件在船舶制造业引起了广泛关注。该船由法国达飞集团订购,是2020年9月交付的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的升级版。船体尺寸格外引人注目,全长399米,宽61.3米,深33.5米,设计吃水14.5米。
在建造过程中,该船屡次刷新了纪录,这一成就彰显了技术的显著进步。沪东中华在船舶制造工艺等领域实现了显著的进展,其成就不仅对企业自身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我国船舶制造业迈向世界一流水平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载货能力
该船具备22万吨的货物装载容量,单次运输能力高达23872个集装箱,并且能够同时承载2200个标准冷藏集装箱。其集装箱堆叠层数最高可达24层,这一高度相当于22层楼。基于这些特点,该船被赞誉为中国船舶制造的“海上绿巨人”和“超级带货王”。在全球范围内,其卓越的载货能力处于领先地位。
该船只的投入运营将对航运业产生显著效应,并且,它还将对全球货物运输的布局造成深远影响。对那些依赖大型船只进行货物运输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迹象。众多外贸企业有望在未来利用这一变革,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减少运输频次,进而降低运输成本。
LNG动力特色
全球最大的双燃料集装箱船,其显著特点为采用LNG动力设计。此设计使得船舶能够满足全球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船上装备了18600立方米的MARKⅢ型薄膜式燃料舱。装载的液化天然气,能够为船舶提供长达近2万海里的环保航行动力。
当前,全球范围内对绿色环保理念的认同度持续上升,此类船舶类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相较于同类燃油船舶,这类船舶的碳排放量减少了约20%,氮氧化物排放量降幅达85%,而颗粒物和硫氧化物排放量更是减少了高达99%。凭借其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特性,这种船舶类型赢得了船东及业界的广泛认可。
出坞完整性纪录
在建造过程中,沪东中华严格遵守精益管理模式,并积极推广数字化建造技术。他们实现了多项重要的出坞完整性成果,具体表现为:船舱室安装的完整性达到100%;管系安装的提交率高达85%;机舱电缆敷设完成度达95%;货舱区域的大规模舾装作业已全面完成;低温系统的完成率超过70%;双壁管内管的焊接完成度为95%;低温不锈钢管及氮气不锈钢管的焊接工作均已完成72%。
达成这些完整性要求,确保了码头系泊试验和海上试航的顺利进行,以及提前交付的可行性得到保障。这一成就充分展示了沪东中华在建造技术和管理工作中的卓越能力。
后续计划
依据既定计划,该船舶预计在2025年第二季度竣工并投入服务。届时,业界对其投入运营后的表现抱有高度期待。特别指出的是,沪东中华正负责建造5艘超大型集装箱船,同时拥有超过30艘同类型船舶的订单,生产安排已延伸至2028年。这一情形充分彰显了沪东中华在船舶建造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并且也体现了市场对其的广泛认可。
造船业发展意义
我国船舶工业正稳步推进向大型化、环保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新船的下水仪式标志着这一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在全球贸易联系日益紧密的当下,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运输支持。
我国在全球船舶制造业领域,高端船舶产品持续涌现,正逐步向行业领先地位迈进。关于我国船舶制造业未来能否超越更多发达国家,读者们持何种乐观态度?这一成就理应受到广泛的赞誉、传播及深入研究。同时,我们期待大家持续关注并见证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