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上午10时08分,西江航运干线长洲船闸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年过货量已超过2亿吨,较上年增长21.87%,这一数字即将刷新我国天然河流船闸年过货量的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成就对于航运业整体发展和沿江地区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过货量猛增拉开发展新序幕
2024年,长洲船闸的过货量成绩显著,这一成就得益于多方的协同努力。其过货量同比增长21.87%,这一数据显著,揭示了其强劲的发展态势。根据当前的发展势头,全年过货量预计将达到约2.2亿吨。这一增长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贸易产生重大促进作用,高效流通的货物将推动当地产业繁荣。
长洲船闸的货物吞吐量提升,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缩影。其高效运作及显著增长的货物吞吐量,直接影响着沿岸城市的商业利益,对行业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效应,同时也预示着沿岸地区将迎来更多的增长机遇。
面临复杂水情积极应对保通保畅
2024年,水情多变且形势严峻。旱涝交替,对西江航运干线构成重大挑战。在此复杂形势下,珠航局积极应对,全力推进保通保畅工作。在应对西江四次编号洪水的过程中,珠航局表现出了极高的应对能力。
同时,水利电力部门在枯水期实施了四次应急补水调度,补水总量达到了15.9亿立方米。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长洲船闸的稳定运行。正因如此,货物吞吐量得以持续高速增长,为沿江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航运基础。
完善工作机制部门联动协作
珠航局为确保船闸的顺畅运行,构建了两大完善的工作机制。首先,强化了西江航运干线通航保畅的工作机制;其次,设立了待闸船舶保通保畅的协调联动机制。该机制汇聚了交通、港航、海事、水利、电力以及船闸运行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部门间协作的有效性是推动货物吞吐量持续上升的关键因素。在处理如水情变化等复杂状况时,这种跨部门合作能够充分利用各方的专长。通过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了问题解决的效率。此举不仅确保了航线的畅通无阻,也促进了船闸运行的高效性。
船闸挖潜增效技术全面革新
船闸在挖潜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西江航运干线多线多梯级船闸联合调度效率提升”项目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已获得交通运输部的批准。在技术应用层面,重点强化了多梯级多线船闸群的智能联合调度技术运用。
同时,该研发的“新型重力消能式船闸闸门防撞装置”已正式投入使用。通过这一系列综合措施的实施,长洲船闸的船舶过闸效率提高了约25%。这一成果对于增强船闸的竞争力、优化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过货量的增长提供了稳固的技术支撑。
加快船闸技术改造提升效率
珠航局在加速船闸技术升级改造的进程中,投入了全部精力。该局不仅指导并协调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研究机构开展长洲一线和二线船闸的技术改造研究工作,而且确保了研究成果通过了专家的严格评审。
项目实施后,长洲一线二线船闸的年运行时间保证率显著提高,分别从61%提升至93%和72%。同时,货物通过能力也将显著增强,预计每年可增加约2000万吨。此类技术改造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船闸的运输效能。
规范船舶通航保障物资运输
为确保航道运行秩序的稳定,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交通运输、海事等机构联合发起了针对过闸船舶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整治,对各类破坏通航秩序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在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方面表现出色,特别关注电煤、粮食等关键物资的运输。例如,累计安排了695艘次电煤急运船舶优先通过闸口,共运送煤炭183.05万吨,这对于地区能源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枯水期西江上游来水量的持续下降,引发了关于珠航局未来计划能否维持长洲船闸稳定运行的疑问。我们诚挚邀请读者朋友们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并期待大家的点赞与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