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加,这一社会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9至2023年间,对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采取了严格的零容忍政策。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批捕起诉数据惊人
在2019至2023年间,我国检察机关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给予了高度重视。据统计,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超过22.5万人,对侵害未成年人的被告人提起公诉的人数则超过30.6万人。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揭示了无数未成年人的痛苦遭遇,同时也展现了检察机关坚决打击此类犯罪的坚定意志。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性,以及采取严厉打击措施的必要性。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揭示了社会深处的阴暗面,亟需得到严厉的惩治。
检察机关在此期间处理了多起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案件,其中包括甘肃的马某某、司某某等人涉嫌强奸幼女的案件,以及湖北的刘某某性侵学生案件等。这些案件激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怒和深切同情。检察机关对此案件进行的严格追诉,是平息民众怒火、维护社会正义的关键举措。
最高检依法对性侵案件抗诉显公正
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三起此类案件提起抗诉。目前,已有两案获得改判,判决结果由原先的无罪改为有期徒刑,这一变化充分展现了司法的公正性。这些改判有效填补了法律漏洞,确保了那些曾逃避法律制裁的犯罪者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然而,目前尚有一宗案件处于审理阶段。无论案件是否已作出改判,或是正处于审理之中,这都反映出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始终坚守司法阵地,不懈奋斗,持续在打击此类犯罪的征途上前进。
多部门协同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最高人民检察院为强化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付出了诸多努力。该院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发布《关于办理涉及未成年人强奸、猥亵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文件,这些举措具有深远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及司法部共同制定了《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同时,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建立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等制度。这些综合措施范围广泛,覆盖了未成年人可能遭受侵害的各个领域。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个较为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司法体系正在逐步构建中。
一站式办案救助机制保障幼者权益
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多个部门,共同构建了针对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一站式”办案及救助体系。具体而言,该机制包括与公安部、民政部、全国妇联以及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共同发布的《关于建立完善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站式”办案救助机制的意见》。
该机制确保了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在一个集中的地点和流程内,能够接受身体检查、心理辅导、证据搜集和案件询问等一系列服务,有效防止了在反复的程序中遭受二次伤害。这一机制的根本宗旨是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惩处与挽救并重对待未成年人犯罪
全国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实施了全方位的应对策略,秉持着惩处与救赎并重的原则。
对严重犯罪且性质恶劣的未成年罪犯,依法进行严厉惩处。在2019至2023年间,共批准逮捕12万余人,提起公诉17万余人。这种严厉的处罚,是针对罪行严重性的考量,确保严重犯罪者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对于犯罪较轻、初次犯罪或偶犯的未成年人,则采取宽容的处理方式,包括不批准逮捕12万余人、不起诉13万余人以及附条件不起诉9万余人。这一做法展现了对于此类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和帮扶立场。
全社会应共同关注未成人保护
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付出了众多努力,然而,这仍显不足。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呼唤每个人的参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而学校在学生安全管理及素质教育方面亦不可忽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我们还能在哪些方面为未成年人保护贡献力量?若您对本文感兴趣,欢迎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