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20日起,宁波正式推行《菜市场管理评价规范》与《智慧菜市场评价规范》,这两项地方标准标志着全国首个涵盖农贸市场建设至规范全过程的标准化体系诞生。此举无疑标志着宁波农贸市场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激发了公众对于宁波农贸市场规范运作的期待。

<b>菜市场管理评价规范内容</b>

《菜市场管理评价规范》包含七章及一个附录。该规范内容涉及四个关键领域,其中包含评价机构的选择等内容。首先,规范明确了评价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如环境管理,以及15个可量化的二级指标。这些内容为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活动提供了参考依据。其次,该规范为农贸市场管理评价设定了明确的标准,解决了以往评价可能存在的模糊性问题,使得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和合理。

宁波两项菜市场地方标准正式实施,全国首创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  第1张

在宁波全市范围内,该规范在农贸市场管理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无论是规模庞大的农贸中心,抑或是规模较小的菜市场,均能依据此规范对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同时,它有助于管理当局全面了解市场管理现状,从而实现决策的精准性。

《智慧菜市场评价规范》包含八章及三个附录。此规范旨在为智慧菜市场的建设者提供指导,内容涉及评价流程在内的四个主要方面。与《菜市场管理评价规范》不同,本规范专注于提升农贸市场的质量与水平。其目标是实现市场交易透明化等多个目标。

部分传统菜市场正寻求智慧化改造升级,遵循此规范进行操作。此举有助于改善市民购物体验,数字化手段使购物过程更安全、便捷。从市场布局到服务细节,均能提供有益的指导思路。

宁波两项菜市场地方标准正式实施,全国首创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  第2张

<b>地方性法规奠定基础</b>

《宁波市菜市场管理条例》自2021年8月起正式实施,成为全国首个针对农贸市场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为后续多项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关键的法律支撑。若非此条例先行颁布并实施,后续规范的实施将如同迷失方向的苍蝇,难以有序推进。

宁波当时推出了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法规,这一举措彰显了该市在农贸市场管理领域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一成功案例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使它们得以参考并采纳宁波的模式。

<b>其他规范推动条例落地</b>

继《宁波市菜市场管理条例》颁布之后,宁波市接连出台《菜市场建设布局规范》等三项地方性标准。这些规范在确保条例有效实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从农贸市场的建设、运营以及智慧化改造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细致规范。

各项补充细则中的框架内容,例如《菜市场经营管理规范》,为市场经营过程确立了详尽的操作准则。这些准则涵盖了商家经营行为、商品陈列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细致的要求。

<b>体系闭环的作用体现</b>

宁波农贸市场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已基本完成闭环,得益于两项评价规范的实施。此举为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此之前,管理可能存在连贯性不足的问题,而标准体系实现闭环后,管理变得更加系统化。

在保障“菜篮子”供应方面,农贸市场将承担更加核心的主导作用。具体来说,它将在确保农产品供应的稳定性上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同时,对于货源质量的把控也将更为严格和有效。

<b>目前宁波农贸市场成果</b>

截至当前,宁波市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高星级(含三星级及以上)的文明规范农贸市场已达到223家,五星级农贸市场有2家,这一数量在全省范围内位居首位。农贸市场星级动态覆盖率达到100%,高星级覆盖率高达86%。此外,宁波市还建设了26家智慧菜市场,占总数的10%。

宁波农贸市场不仅增设了大量便民设施,包括270个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柜台,154个家政维修站点,以及87个共享厨房,还成功举办了726场文体活动,吸引了超过20万人次参与。此外,进行了18轮长效管理评估,覆盖了2066家次,整改了超过5万项问题,群众满意度高达98.7%。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宁波农贸市场建设的显著成果。

关于宁波农贸市场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您有何见解?敬请于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同时,不妨为本文点赞及转发,以扩大其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