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9时,一艘装载煤炭的船只抵达了临港公用码头。这一场景生动地反映了码头的繁忙与活力。近年来,内河码头的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临港公用码头的运营状况更是备受瞩目。
码头位置与设施情况
临港公用码头毗邻梅溪新大桥。码头岸线绵延508米,配备10个300吨级泊位,包括8个件杂货泊位和2个散杂货泊位。其设计年吞吐量可达180万吨,成为县内岸线最长、泊位数量最多的内河码头。此规模与设施为码头未来的运营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该码头的建成对当地物流运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周边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货物转运途径,并终结了过往可能遇到的运输难题。
码头启用后的变化
码头启用以来,水运在货物运输中展现出明显优势。正如企业负责人所述,这种运输方式既便捷又节省成本。相较之下,陆运成本较高,且在运输量上存在限制。水运则具有低成本、高运量的特点。众多企业得益于码头的启用,调整了货物运输策略,从而获得了实际的经济效益。例如,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显著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运营以来的合作企业
自去年年底投入运营以来,该码头致力于市场拓展。截至目前,已与临港园区、石龙园区、鞍山园区等工业园区的15家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临港热电、安吉龙港、钰翔建材、洁美电子等知名企业。涉及的运输货源种类丰富,包括黄沙、煤炭、散装水泥、钢材、纸浆等。这些合作显著提高了码头在区域物流运输领域的地位。
码头的散杂货运营量
在过去的一年里,该码头在散杂货平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卸货总量已超过二十八万吨,到港船舶次数超过一百次。三座跳台每日矿产品出货量约为两万一千吨,累计完成矿产品出运量近三百九十九万吨。这些数据直观地体现了码头的运营效率,同时也表明,随着运营模式的持续优化,码头的吞吐量持续增长,港口的运输能力正稳步提升。
码头在降本增效方面成果
码头启用显著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效率。据测算,企业成本降低幅度最高可达30%。以煤炭运输为例,陆路运输成本高昂,而通过码头水运,企业能显著节约成本。同时,水运在运输时效性等方面也表现优异,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运营效能。
码头的未来发展规划
为拓展市场,临港片区实施了多项策略。首要行动是与省海港集团积极沟通,由嘉兴港务公司指派专人常驻指导业务。同时,与宁波舟山港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中明确了从短期至长期的明确发展目标。短期目标聚焦于建设区域散货集散中心,中期目标则是努力成为浙北物流中心(集装箱码头),远期目标则是实现“港产城”的融合与共同发展。此外,码头计划进军新能源运输市场,规范散货运输,并探索煤炭的散改集模式。梅溪标准厂房正在建设中,旨在成为码头周边吸引企业的区域,并计划进行二期工程,以实现“码头+产业”的综合发展模式。
读者朋友们,对于临港公用码头在新能源运输货源市场的前景,您有何看法?期待您的评论、点赞以及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