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治疗领域,胰腺癌晚期患者常常面临绝望的境地。特别是当患者对化疗产生耐药性,出现黄疸症状,且肿瘤有随时反弹和增大的风险时,他们的希望显得极为渺茫。然而,今天我们要向您讲述的是一位77岁胰腺癌晚期患者李先生所经历的奇迹。
胰腺癌晚期确诊
2024年伊始,李先生遭受了持续性的背部疼痛困扰。在当地医疗机构接受检查后,不幸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肿瘤位于胰腺的勾突部位,且已扩散至关键血管。这一诊断对李先生及其家庭而言,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鉴于胰腺癌素有“癌中之王”之称,其晚期治疗难度极高,生存几率极低。当地医生指出,唯有通过化疗控制肿瘤增长,才有可能为手术创造机会。
李先生在约8个月前开始了化疗治疗,但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他先后尝试了两种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初见成效之际,却遭遇了耐药性问题。这一状况导致治疗被迫中断,更令人忧虑的是,黄疸症状随之出现,肿瘤甚至呈现了增大和反弹的趋势。每一个症状的显现,都仿佛是套在李先生身上的无形的枷锁,将他紧紧束缚在死神边缘。
来到中山医院
今年九月,处于绝望边缘的李先生历经辗转,抵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外科。对他而言,这里成了最后的希望,犹如溺水者手中最后的救命稻草。他坚信,这里或许能为他扭转命运。中山医院胰腺外科的主任医师王许安负责接诊李先生。经过细致的检查,王医生发现李先生的病情极其严重。肿瘤已侵犯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以及胆管,并环绕肠系膜上动脉达220度,这一情况远超手术的180度限制。加之李先生年事已高,还伴有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手术的复杂性与难度不言而喻。
王许安医生深刻认识到手术的风险,然而,他同样清楚,对于患者而言,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最佳的治疗选择。目前,李先生的肿瘤并未扩散或增大,这为进行根治性手术提供了唯一的机会。若错失这次机会,将再无治愈的希望。
专家会诊制定方案
王许安医生坚信,只要患者不轻言放弃,他便全力以赴。他立刻邀请了心内科及麻醉科专家进行联合会诊。专家们如同战场上的将领,汇聚一堂,共同商讨对策。经过细致的讨论,他们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围手术期心脏保护方案。这份方案,宛如一份作战指令,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科室专家倾力发挥专业技能,全面评估所有潜在风险。他们深知,此次手术远非一场简单的较量,而是与死神抗争的过程,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无法逆转的后果。
艰难的手术过程
10月1日,手术按计划顺利展开。王许安及其团队,毅然投身于这场无硝烟的战斗。经过9个月的化疗,李先生的肿瘤变得异常坚硬,手术过程中必须克服众多预料之外的挑战。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切除被肿瘤牢牢缠住的肠系膜上动脉外膜。这层外膜犹如保护层,在切除时必须保证其内部的动脉内膜不受损伤。这一操作难度堪比剥鸡蛋壳而不破坏蛋壳膜,稍有差池,血液便会失控外流。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绕过肿瘤侧后方至最薄弱部位,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安放止血带。随后,逐步切断肿瘤侧翼的血管,并使用极细的剪刀沿肿瘤边缘切开动脉鞘,接着用生物补片进行缝合。最终,完成了门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切除与重建。每个操作都如同在钢丝上行走,要求极高的谨慎。在整个手术中,麻醉科医生与手术室护士紧密配合,他们就像足球队的后卫,无声地支持着前锋的战斗。经过长达6小时的艰苦努力,手术最终圆满成功。
术后顺利恢复
术后,李先生顺利被送回病房。第三天,他开始能够呼吸并摄入少量流质食物,这一变化如同夜空中的一线曙光,为众人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外,他还得到了肠内营养的辅助。到了第五天,医生开始逐步为他移除引流管,每根管子的移除都标志着李先生向康复迈进了一步。两周之后,李先生得以顺利出院,整个住院期间,他的心脏状况保持稳定。这对于一位患有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而言,实属罕见。
近期检查无复发
近期随访结果显示,李先生的身体状况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肿瘤未出现复发征兆。这一结果符合所有人的期待。对李先生而言,这仿佛是他重生的象征。而对于医护人员而言,这标志着他们辛勤治疗的成果。李先生曾一度命悬一线,却在中山医院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得以转危为安。
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我们不禁产生疑问:是否还有更多被绝症宣判死刑的患者有望重获新生?期待大家踊跃发表评论,为这个振奋人心的故事点赞并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