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瑞安市高楼镇的公交站显得格外繁华。菜农们正忙碌地将新鲜蔬菜搬运至公交车上。这一幕“公交运蔬”的景象背后,讲述着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这不仅仅是对公交线路的一次调整,更是政府服务与民众需求之间的一次有效互动,是对人民生活需求的热切回应。
群众建议的提出
瑞安市高楼镇的菜农们正遭遇着进城售卖蔬菜的困境。该地与城区相距约40公里,111路和112路城乡公交车是他们主要的出行方式。长期以来,公交车上乘客众多,菜筐四处摆放。今年9月初,胡女士等民众通过12345热线提出了设立公交专线的建议。这一建议反映了民众对民生痛点的关注,大家意识到急需改善当前的乘车不便问题,此举也展现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民众主动通过政务服务热线表达诉求,期望改善他们的出行和运输条件。
瑞安市政务服务热线中心在收到建议后迅速展开协调处理。此举充分显示出政务服务热线持续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也是民众对其保持信任的重要因素。
有关部门的落实
瑞安市政务服务热线中心在收到建议后,迅速与市交通运输局和高楼镇协作推进。市交通运输局借此契机,提议设立“助农惠农”专线,并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在此过程中,交通运输局主动承担起责任。局内多名工作人员不畏艰辛,深入偏远地区,以更优质的服务满足民众需求。他们广泛收集了关于公交车发车时间、停靠站点、货物数量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同时掌握了农民乘客比例、农作物产量及交通覆盖范围等关键数据。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公交专线的规划和调整,更具针对性。
高楼镇与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共同推进整体规划的实施。此举充分体现了各参与部门在民生建设项目中展现出的高效协同作业能力。
专车的新面貌
9月下旬,全新的111路和112路公交车开始运营。车辆前部显著位置贴有“助农惠农公交专线”的标识,这一标识是该专线的显著特征。此前,这两条城乡线路的首班车于清晨5点40分发车,每半小时一班。如今,它们各自增加了三班次,发车间隔缩短至每10分钟一班。这一调整使得首批菜农能够更便捷地进城,同时有效减轻了早高峰时段的客流压力。车次增加显著提升了菜农的出行便利性。交通运营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运营方案,这一举措展现了运营的灵活性和对乘客需求的关注。
菜农们对于这一变革感到由衷的高兴。公交运输的便利性使得他们能够更轻松地运送蔬菜,从而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丰富市民餐桌
公交线路的调整不仅为菜农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丰富了市民的餐桌选择。瑞安市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沟通协调,在安阳街道的两家农贸市场设立了“助农专区”,专供高楼农产品的销售。持有特色农产品销售证的菜农可在此专区销售,并获得专用摊位。通过这种方式,高楼镇的新鲜农产品得以更顺畅地传递到市民手中。
高楼镇积极协助农户与蔬菜批发商、超市建立合作关系。此举保障了蔬菜的新鲜度,使其顺利送达市民餐桌。这些措施有效地将农村的供应与城市的消费需求相连接。
服务人次的数据
截至目前,瑞安助农惠农公交专线已为1500多位当地农民提供服务。这一数字显现了该专线显著的功效。它充分证明了前期一系列措施的成效。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数据还将持续增长,服务农民数量的提升预示着更多菜农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提升。
该专线未来预期将展现出更显著的效能,持续助力当地农业发展迈向新的里程。
思考与期待
瑞安助农惠农公交专线的案例引发深思,是否其他地区也可效仿此模式?此模式能否在更多行业、产业链中推广?期盼各地能重视民众实际需求,主动构建此类深受民众喜爱的工程。在此阅读的各位,您所在地区是否也存在类似需要改善的状况?若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同时,期待大家点赞并转发本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