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区中,一位民营企业家以14年如一日的执着,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为众多残疾人士的生活带来了光明,这正是爱心与责任力量的生动展现。这一感人故事在当地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温暖人心且值得广泛传播的焦点。

结缘扶残助残

2011年,衢州华博纸品包装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华松清,偶然间与扶残助残事业结缘。这一决定源自他内心的善良。他深感残疾人群体亟需更多的关注与援助,这颗善良的种子逐渐壮大,成为庇护残疾人的参天大树。当时,社会上对残疾人的帮扶虽有所行动,但范围和深度均不足。华松清的这一举措,犹如黑暗中的一缕曙光,具有开启新希望的重大意义。

华松清因这次相遇,踏入残疾人群体,细致探究他们的需求,立志为他们提供实际帮助,这一行为为其后续的善行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14 年助残路,他用爱心诠释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第1张

创立残疾人工疗站

华松清的首个重要举措是创建了残疾人工疗站。该站成为众多残疾人重拾信心的起点。这一举措的诞生,为那些在社会边缘艰难求生的残疾人提供了避风港和援助。工疗站的建立过程中,需克服诸多挑战,包括资金筹集、人员管理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

他凭借个人广泛的人脉和非凡的毅力,成功逾越了重重障碍。在工疗站的帮助下,众多残疾人得以过上规律的生活,并接受了初步的技能培训。他们的情绪也逐步变得开朗。以智力障碍者为例,他们开始能够从事简单的手工劳动,这标志着他们迈向正常生活的第一步。

机构转型升级

2019年,衢江区残联的扶持下,残疾人工疗站成功转型为华颐达残疾人之家。该机构集中收容了26名智障和精神障碍人士,并为他们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岗位技能培训以及康复治疗。此外,华松清个人筹集了70万元资金,对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

华颐达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在本年度成功晋升为省级四星级“残疾人之家”。此次升级不仅优化了硬件设施,更显著提高了服务质量。残疾人士现居住于焕然一新的环境中,配备全新寝具,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这些变化在他们的生活改善中得到了直观体现。

纯公益经营

自2019年1月起,华松清个人并未以机构身份申请增值税退税。他致力于纯公益性质的“残疾人之家”运营。在此,他坚持为残疾员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工资,并负责缴纳社会保险。此外,他还承诺将为他们缴纳满十五年的社保。这种举措在当今企业家群体中显得尤为难得。

14 年助残路,他用爱心诠释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第2张

他每年需自行承担近百万的资金投入。尽管他生活上极为节俭,但在资助残疾人方面却毫不吝啬。这一行为不仅彰显了他富有爱心的品格,更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精神。

员工的积极变化

在华松清的推动下,公司员工经历了显著转变。冯城,这位在横路街道办事处工作的员工,已在残疾人之家服务了十年。经过康复训练,他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均得到提升,每月还能获得工资及社保。同样,30余名残疾员工在接受康复训练后,均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17名精神智力残疾人已能自主步入社会,承担起家务劳动;此外,6位肢体残疾员工更是成长为公司的中坚力量。这些成就,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更是无数个体命运转变的真实写照。

坚定扶残信念

华松清目睹残疾人士重拾生活信心,其扶残助残的信念愈发坚定。他的执着,犹如细水长流,汇聚成爱的洪流。这一事迹引发我们深思:社会上仍有众多需要帮助的人。是否能有更多像他一样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企业家涌现?此事值得广泛赞誉与传播,更期待能在全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