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在洛阳师范学院隆重举办了“龙游神都·诗诵家园”第十届中国•洛阳•龙门诗会。此次诗会吸引了众多洛阳朗诵界知名人士以及学院师生参与,成为一场备受关注的文化盛宴。这一活动值得人们深入挖掘其精彩之处。
诗会的开幕表演
诗会启幕之际,《浮光盛世》这一古典舞姿如同一股和煦的微风,缓缓揭开了活动的序幕。该舞蹈为整个活动营造了高雅的氛围。其每一个舞步似乎都在娓娓道来着悠久的历史故事,那轻盈飘逸的舞姿,宛如将观众引领至往昔的辉煌盛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开场舞蹈与举办地洛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完美契合,承载着千年文化的洛阳,仿佛为这场舞蹈开启了一扇通往历史的大门。
洛阳,这座历经十三朝的古老都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选择以这种充满文化韵味的古典舞作为活动开场,无疑是再合适不过。观众们热烈的反馈显示,这一开场迅速将大家带入了诗会的浓厚氛围。
诗会篇章内容
本次诗会划分为《风雅千年》、《青春河洛》和《礼赞家园》三个部分。在《风雅千年》这一环节,通过诗词朗诵,听众得以领略千年文化的传承。这些诗词如同时间的信使,向每位听众讲述着往昔的故事。以诗人对洛阳美景的描绘为例,宛如一幅幅古代洛阳的画卷,让人深刻感受到洛阳历史的深邃与厚重。
《青春河洛》篇章着重描绘了洛阳的青春气息,展现了洛阳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他们通过声音与激情,展现了河洛大地赋予他们的独特气质。据数据显示,参与该篇章表演的学子们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他们以汗水和热情,为家乡呈现出一幅崭新的风貌。
特色节目呈现
《卢舍那》现代诗朗诵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大佛,作为洛阳的象征性艺术珍品,引人瞩目。朗诵者以饱含情感的声音,生动呈现了龙门石窟石刻艺术的栩栩如生。精确的描绘让人深刻体验到了艺术带来的强烈震撼。现场观众专注的神情,反映出该节目激发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由衷敬意。
《那一年,中国青年正十八》的创意朗诵极具创新性。此作品紧随新中国的历史轨迹,巧妙地运用了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细腻地展现了不同时期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一表演激发了现场青年学子的热情,他们从中汲取了未来奋斗的动力,明确了自身努力的目标。
传统与现代结合节目
《洛阳赞》这部原创快板合诵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品巧妙地将传统快板艺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将洛阳的市井风貌、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融入表演之中。在表演过程中,其独特的节奏与韵律之美,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洛阳的各个角落。在现代化创新的推动下,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焕发出了全新的光彩。
《复兴颂》的合诵在尾声处巧妙融入了《少年中国说》的旋律,成为现场的一大亮点。激昂的歌声将气氛推向高潮,那股豪迈之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当大家齐声高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伊水之畔广泛传播。
诗会的品牌意义
洛阳师范学院倾力打造的“根在河洛”文化育人品牌——龙门诗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该诗会在传承诗歌文化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寄托思念,搭建了诗歌文化与精神传承的桥梁。在激发大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调查显示,众多洛阳师范学院的学生因参与此诗会,对诗歌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更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去品读诗歌经典。
为盛会发展提出问题
龙门诗会历经十年征程,展望未来,如何有效吸引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域的广泛参与?期待各位在评论区发表见解。同时,诚挚邀请大家点赞并转发本文,以增进更多人对龙门诗会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