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老伯和沈老太,年事已高,育有多个子女,其中贾某某是他们的独子。两位老人对晚年生活充满忧虑,为了确保儿子一家能够照顾他们,在经过与儿子一家的协商后,他们决定将三套安置房的产权份额赠予儿子一家三口。随后,按照老人的意愿,房产的产权登记在了儿子贾某某及其妻子女儿的名下。这种安排体现了老人对晚年生活的规划,他们期望子女在获得房产后能够妥善照顾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这并非罕见的选择,许多老人担心晚年无依无靠,因此选择通过赠与房产等大额财产的方式,促使子女承担起赡养责任。
现实常常未能达到人们的期望。贾某某之子及其配偶和女儿的行为序列显示,他们并未将赡养父母的责任视为重要。这一现象亦揭示了在社会中,一些子女在接受父母馈赠后违背了承诺,导致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
儿子推倒母亲
2022年8月,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贾某某对其母亲沈老太实施了推倒行为,导致沈老太受伤。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人伦道德,一个儿子竟对母亲施以如此暴力。最终,贾某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管制。本应肩负起照顾母亲责任的贾某某,却做出了推搡伤害母亲的可耻举动。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众人纷纷对贾某某的行为予以谴责。同时,这也揭示了部分人在利益面前道德沦丧的现象,亲情在一些人心目中变得毫无价值。
在事件揭露之前,老人或许仍抱有对儿子一家的期待,然而,随着事件的爆发,这份最后的希望亦逐渐消散。
儿媳拒不还钱
儿子如此,儿媳的行为亦属过分。自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贾老伯分批将超过40万元养老金交由儿媳张某某保管。然而,当贾老伯索回这笔钱时,张某某却予以拒绝。无奈之下,贾老伯只得将儿媳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张某某需向贾老伯归还42.2万余元。即便在强制执行阶段,张某某依旧未履行还款义务。这一行为充分显示出她对法律判决的漠视,以及在她拿到老人钱财后缺乏应有的感激之情,甚至未履行基本义务。此事亦揭示了贾老伯的困境:不仅未得到应有的照料,其唯一的养老资金亦被拖欠未还。
此行为引发了对当前社会部分人群价值观的深刻反思,那些辛苦积攒的养老资金被非法侵占,这令老年人面临生存困境。
老人再次上诉
2023年9月,鉴于儿子及儿媳的行为,两位老人为追回自己的产权,将儿子一家三口告上法庭。他们认为儿子贾某某及其妻子与女儿未履行赡养责任,严重侵犯了他们的权益,造成生活困顿和身心伤害。老人在无奈之下,不得不采取法律行动。他们本期望通过赠与房产获得晚年幸福,却未料遭遇如此结局。在社会生活中,许多老人在子女不孝的遭遇下选择默默承受,而这两位老人却勇敢地捍卫了自己的权益。
这案例也为遭遇相似的其他老年人群树立了榜样,使这些老人意识到,他们的合法权益完全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得到保障。
被告辩称
贾某某及其家人提出抗辩。自2006年以来,他们自述持续对父母进行赡养与照料,旨在证明其已尽赡养责任。关于沈老太的身体伤害,他们认为未构成严重伤害。此外,他们主张即便贾某某接受的赠与部分被取消,其妻女的赠与部分亦不应被取消。尽管他们的抗辩看似合理,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他们所述的长期赡养父母,却为何母亲仍遭推倒受伤,老人的养老金亦被儿媳占有?他们显然在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企图规避责任。
这反映出部分个体在犯错后,不愿直面问题,而是试图通过诡辩手段,延续既得利益。
法院判决
上海浦东法院经过审理,得出以下结论:两位老人作为被拆迁的私房所有人,对涉案的三套拆迁安置房屋拥有相应的产权份额。他们向三被告转让产权属于赠与行为,且赠与合同已成立。然而,贾某某推倒沈老太造成伤害,已构成刑事犯罪,此行为严重侵犯了赠与人的合法权益。此外,儿媳在判决一年多后仍未履行还款责任,这反映出他们未履行与赠与相对应的抚养义务。法院认为,三被告均未履行应尽的抚养责任,严重侵犯了赠与人的合法权益。两位老人基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整体赠与,不会单独对儿子的妻女进行赠与。因此,上海浦东法院于11月14日作出判决,撤销了两位老人对三被告赠与三处房屋产权份额的行为。这一判决体现了法律对像两位老人这样权益受损群体的保护。
在社会各界,普遍期望子女能够妥善照料年迈的父母,然而,侵害老年人权益的案例依然屡见不鲜。各位读者,您认为如何更有效地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诚挚邀请大家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如若有所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